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怎样成为谋划大师

要成为专家,首先要做方法论专家。

谋划大师创造了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为什么他们能创造出这些奇迹?为什么他们能掌握天机、点石成金?从今中外许多谋划大师的学习与修炼中,总结、提炼出了成为谋划大师的八大妙方。

1.熟读兵书

成为谋划大师,首先必须建立谋划型知识结构。谋划型知识结构的核心就是谋略学、策划学的知识。

在古代,谋略主要用于军事。兵书是军事谋略书,它集兵法之大成,也就是集谋略之大成。谋略的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许多军事谋略适用于各个领域对从军、从商从文、从教、从研、从学……都有莫大的好处。它的巨大魅力、神奇威力是跨越领域、超越时空的。仅仅是兵书中的一部《孙子兵法》,就已经引得全球有识之士竞折腰、皆叫绝,更不用说我国古代极其丰富的全部兵书遗产。据统计,见诸记载的兵书约有3000余部,流传至今的约有近2000部,除《孙子兵法》外的《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六韬》、《三略》以及《李卫公问答》等等,书中都有宝贵的谋略财富。

熟读兵书是古往今来的谋划大师的成功法宝和捷径。战国时的谋划大师苏秦由“形容枯槁,面目黎黑,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的惨败,到“一身佩六国相印”的极大成的转折点,就是熟读、揣摩了一本兵书经典--太公《阴符》。汉代的谋划大师张良原来崇尚武力,想做荆轲式的侠客杀死秦始皇。刺杀失败,只能改名换姓,四处逃窜。张良由一个鲁莽的青年成为后来足智多谋的谋划大师、“王者之师”的转折点,就在于他用十年时间苦读了一本兵书--黄石公送他的《太公兵法》。三国时,谋划大师诸葛亮、曹操,无不是“特好兵法”,熟读兵书。东吴的吕蒙,由“昊下阿蒙”的一介武夫,变为智勇双全的谋略家,靠的仍然是熟读兵书。现代谋划大师毛泽东也得益于“熟读兵书”,他不仅爱读《孙子兵法》,尤其酷爱读《三国演义》《水浒》。《三国演义》、《水浒》是形象化的兵书。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毛16岁离开韶山到东山高小读书时,扁担一头挑的是衣物,“另一头是装有《水浒》和《三国演义》的小筐"。拿破仑也常常挑灯夜读《孙子兵法》。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第一次大战中被打败后才读到这本书。他叹惜说,“可惜20年前没有看到这本书。”

“熟读兵书”是古今中外的谋划大师成长的首要捷径。他们中不少人,当初并无智谋,甚至还遭到惨败,但却因为“熟读兵法”,反败为胜,最终成为了不起的谋划大师!我们要成为谋划大师,也要首先从这里开始。

2博览群书

谋划大师不仅要精通谋略、策划的知识,同时还要有渊博丰富的学识。“识多才能智”“足智方能多谋”。仅靠“熟读兵书”还不够,还要“博览群书”。既精深又广博,才是谋划大师理想的知识结构。

诸葛亮不仅“熟读兵书”,而且也非常重视“博览群书”。他费论述过为将的知识结构:“为将而不懂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为将如此,成为谋划大师也同样如此。诸葛亮不拘泥于一家,而是涉腊百家之学,曾专门写过《论诸子》--“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胖不可以结盟誓。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诸葛亮把历史人物、各派各家都--褒贬了一番,既不做简单的肯定,也不做简单的否定,而是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可见,他能熔诸子百家之学为一炉,拥有极其渊博的学识。

鲁迅先生说得好:“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呆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谋划大师既应是专才,又应是通才。博览群书,就是造就通才的良方。任何谋划家都应具广博的知识。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不拘泥于一隅,而能放眼全局;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做到发散思维、多维思维,从而打开创造性思维的大门;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整合各种各样的资源。假如诸葛亮不懂天文气象知识,就不能整合天文气象资源,就不可能想出“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许多大计谋。因此,谋划家的知识结构应当像胡适论述的大学者的知识结构一样--如金字塔那般高深而广博。

博览群书,要有所侧重。要侧重学习与谋划关系密切的哲学、逻辑学、思维学、决策学、运筹学、情报学、预测学,还有心理学、人学社会学、史学、文学等知识。再有,要遵循“缺啥补啥”的原则,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有的书精读,

有的粗读。

3.独观大略

“独观大略”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亮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史书上记载,诸葛亮有三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徐庶、孟建、石架。一次,他们谈到了各自今后的发展。诸葛亮说:“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 那三人问他:“你呢?”诸葛亮笑而不答。史书上记载着诸葛亮常常“自比管仲、乐毅”。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诸葛亮当初的“预言”。用今天的说法,诸葛亮那三个朋友只能当地方官,而诸葛亮则能当安邦兴国的总理。造成巨大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同。徐庶、孟建石韬“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独观大略”有两层含义:其一,要选择“大略”型书籍即读总体性、全局性、战略性的书。毛泽东也特别重视学习“大略”,特别重视学习战略学,特别重视“大本大源”的哲学。在所有学科中,哲学是最具“大略”性的学科。毛泽东最爱哲学,这为他成为谋划大师奠定了基础。其二,对每本书的学习,也要“独观大略”。也就是说,读书时不要把眼光盯在字句上,不要斤斤计较于一字一词的意思,而是着重领会全书的精神和实质,把握住全书要领,反复玩味,着重于全书精髓的理解、领会和掌握。

4.简练揣摩

“一身佩六国相印”的苏秦,他的谋划本领不是天生的刚开始时,他因为谋划本领不到家,长期游说遭到惨败。在这种情况下,他发奋苦读了一本太公《阴符》。一年后再次出山,获得极大成功,成了六国的丞相。苏秦由惨败到大成,关键就在于用一年时间“头悬梁、锥刺骨”地苦读这本书!可能大家觉得苏秦读书的效率也太低了?苦读一年才读一本书!苏秦是怎么读的呢?用的就是“简练以为揣摩”的方法。

什么是简练揣摩呢?简练揣摩就是找出书中的要领,并熟练掌握。对全部要领反复思考,反复玩味,反复琢磨。如果仅仅把谋略书、兵书背得滚瓜烂熟是不行的,会背会说而不能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那只能重蹈赵括之覆辙。只有通过长期反复揣摩,才能把书本上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招之即来,运用自如,谋划能力才能大大提高。苏秦就是靠“简练以为揣摩”的方式学习太公兵书才反败为胜,成为一代谋划大师的。

策划大师王志纲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与苏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王志纲在大学时,他给自己定下的学习任务就是学马克思的《资本论》《资本论》很不好读,用典多,文法复杂,令人望而生畏,但是王志纲却在4年大学时间里把《资本论》读了整整7遍,把《资本论》的精髓反复加以揣摩。王志纲的“简练揣摩”,主要在于对方法的揣摩。他学《资本论》不是像一般人那样去死记里面的结论,而是把《资本论》作为方法论来学。他认为《资本论》最宝贵的不是结论,而是方法,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对方法的揣摩,是提高谋划本领的又一大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今后教育的内容80%-90%应该放在学习科学方法论、学习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上。提高策划本领,要特别重视学习策划方法、思维方法、创造方法等。并且学习这些方法绝不是简单记住就大功告成了,而是要用简练揣摩的办法来学习。5.案例研习

案例研习,就是研究学习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智谋案例谋划案例、策划案例。不是一般地看故事,而是善于对每个智谋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研究,把握其中的精髓,找出其中可操作性的原理。打个比方说,不是盯着一个个药方,而是剖析每一个药方后面用药的原理。也就是说,要从个别的智谋案例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东西。

大量实践证明,案例研习法对提高谋划能力有大效、奇效。这不是几个人、几十个人的实践证明,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哈佛大学近百年来千千万万人的实践证明。哈佛商学院根本不像一般学校那样授课,也没有多少正式教科书,他们的教科书就是全世界的商战案例。案例研习法贯穿它的整个教学过程。正是案例研习法,使哈佛成为造就年薪10万美元的总经理的摇篮,成为享誉世界的超一流学府。

《三国演义》之所以深受各界推崇,被誉为是初学谋划的优秀人门书,就是因为书中处处都是奇谋妙计的经典案例,是一本很好的计谋教科书。兵书上的种种奇谋、大谋都可以在《三国演义》中找到。只要认真研习《三国演义》的种种妙计奇谋,就能提高谋划能力。

6.实战学习

农“实战学习”法,是把知识化为能力、素质的主要方法。如果不进行实战学习,那么只能是“纸上谈兵”。"衣重思

毛泽东最为推崇的学习方法就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他认为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他之所以能由一个没进过一天军校的门外汉,变成所向无敌、用兵如神的最伟大的军事谋略家,靠的就是实战学习这个法宝。策划大师王志纲,从事策划业前一直是记者。他与一般的记者大不一样,不是去抢什么娱乐明星的花边新闻,也不是零敲碎打地写什么小报道,而是经过扎扎实实的调查,为整个中国改革拿方案,写很有气魄、高屋建瓴的大稿。他与人合写的《中国走势探访录》给中央决策提供了依据,直接影响到国家大政方针的确定,李鹏总理还电请王志纲去中南海亲自听取他们的汇报。可见,王志纲在当记者时实际上是在为国家而进行策划。王志纲在记者生涯阶段还为许多企业家客串策划、出谋划策,这些都是为他后来奠定基础的实战训练。

说到“实战”,可能有人会说:自己哪有实战的条件啊,现在没有哪个企业请我给他们进行策划。其实不然,实战的机会比比皆是。你可以给自己好好进行一下学业策划、事业策划、人生策划,还可以帮助家人、亲人、友人进行各种大大小小的策划。只要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运用策划原理进行实际策划,就能得到最好的实战锻炼。这种实战,不仅能提高谋划能力,而且同时也能帮助自身、帮助他人解决实际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7.优化思维

谋划的巨大能量从何而来?主要来自思维的能量。思维是一把万能的金钥匙。要提高谋划能力,关键在于优化思维。怎样优化?主要应大力学习“五思”,培养“五性”。

“五思”即“敢思、爱思、多思、善思、灵思”。前面已经谈到了敢思、爱思、多思,这里再说说“善思”、“灵思”。“多思”重在思考的数量,而“善思”重在思考的质量,这就高了一个层次。比“善思””更高的是“灵思”,即灵感状态下的思考。钱学森先生特别重视灵感思维,他说如果人人都掌握了灵感思维,那么人人都是天才。谋划大师都是敢思、爱思、多思、善思、灵思的人。我销零点

“五性”即“广阔性与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广阔性”就是要学会发散思维,突破定势,从多个视角去思考。别人想一个、两个答案,而你能想出几十个、几百个答案。中国创造学家许国泰与日本人的来曲别针之战”就是靠思维的“广阔性”取胜!广性带来许多方案,可以从多个方案中择优、组合,找到最佳方案,因而“数量”上的多常能引出“质量”上的好。再有“深刻性”,爱因斯坦的最大的本领就是能“发现那种能导致深邃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科学家需要思维的深刻性,谋划家也同样如此。再有“灵活性”,有人问“中国公关第一人”、“智业大师”王力为何这么聪明?他回答说:只不过是不太机械、不太呆板、不太死心眼。此外,思维的“敏捷性”“批判性”也是谋划家所必需的。

8.美化性格

“思路决定出路,性格决定命运。”美化性格是提高谋划能力,成为谋划大师的重要环节。伏尔泰说:“造就政治家的,决不是超凡出众的洞察力,而是他们的性格。性格是成为政治家的关键因素,也是成为谋划家的关键因素。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智力的成就,在大程度上依于性格上的伟大,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