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贵州日报》:阳明文化的贵州实践与时代表达

提示

近年来,中国乃至世界都掀起了对王阳明及其学说的研究热潮。贵州龙场作为阳明学的起点,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如今也成为国内外“王学”专家、学者频繁交流的聚集地。

阳明文化,一直是影响贵州人文精神的重要思想。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改变了王阳明的一生,“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贵州大力弘扬的人文精神。阳明学作为国学体系中的一块重要基石,成为贵州进行国学传播的重要板块。在如今的贵州,阳明心学也已不再仅限于学术范畴的交流,而是走入人民大众,渗透到百姓生活,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为贵州人树立起道德观,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呈现,在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培育文化品牌等方面提供了更多方法。

上至学术研究,下至全民普及,各类研讨会落地贵州开展,各类表现阳明精神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对于阳明文化的传播而言,当下的贵州已有不少实践。

推动贵州教育 精神影响深远

明正德元年(1506),王阳明被贬入黔,到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当驿丞。一路上经历九死一生的王阳明,于正德三年(1508)春天到达龙场。当时的贵州森林茂密,天气湿冷,王阳明自己搭了间茅屋居住,既透风又漏雨,后来他无意间在山上发现一个山洞,便搬进洞内,当地村民热情淳朴,眼见王阳明居住条件恶劣,便自发组织起来,帮他建了一幢木屋,王阳明在此参学悟道,讲学授徒,他的“心即理”“知行合一”等新学说在此传播。

虽然王阳明在正德五年便离开贵州,龙冈书院也因此荒废,但他在贵州期间的人才培养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当时的贵州尚属荒蛮之地,王阳明在此开办书院,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生,他们继续将阳明心学发扬光大,大大推动了贵州乃至西南的文化教育事业。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过省内外专家30余年不懈研究,久埋于历史烟尘中的“黔中王门”,逐渐恢复本来面貌,并得到中外学术界的认同。

直到今天,王阳明思想和精神依然对贵州产生着强烈的影响。在“十三五”开局之时,贵州就提出要大力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贵阳市也将“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作为城市精神进行大力推广,两者都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赋予了时代诠释,将其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

同时,延续了王阳明在贵州讲学授徒、发展教育的精神,贵州如今成为阳明学研究重镇,学术研究的步伐正在加快,多个阳明学文化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并与国内另一阳明学研究重镇——浙江,展开密切合作,启动了多个相关项目。孔学堂、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等机构长期开展公益讲座,不断传播以阳明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阳明文化的运用也融入到工作的点点滴滴。

2017年3月,在修文县司法局六桶司法所内,“因地制宜”“申明赏罚”“情法交申”“推行教化”等王阳明的4大法治理念被灵活运用在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中。主讲人以“王阳明的法治思想与当今依法治国的意义”为主题展开宣讲,六桶镇全体领导干部参加听讲,主讲人在宣讲中说:阳明的法治理念对当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场宣讲是修文县2016年5月启动的阳明文化“九进”系列活动中的一部分。通过“九进”的系列活动,以达到展现清廉、文明、好学、互助、树优良家风、做优质产品、诚信经营服务等目的。

阳明洞

开展学术研究 提取时代价值

基于在阳明学研究方面的独特资源,大批贵州学者投身到阳明学的研究中,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等高校,均有专门研究阳明学的机构,以张新民、余怀彦、王晓昕、赵平略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积极推动着阳明学研究发展。

2005年,贵阳学院挂牌成立“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下设9个研究所。

2014年,“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成立,由贵州师范大学牵头,在贵阳孔学堂设立“阳明大讲堂”。

2015年,由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与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中国阳明文化园合作共建的学术研究交流平台——“阳明学研究中心”与世人见面,这也是贵州省与浙江省合作共建的首个学术交流平台,吸纳了国内多位知名王学研究专家。

在讲座交流方面,也不断有相关主题内容推出。今年1月,北京开明书院山长刘长焕,以“谈谈阳明心学知行合一境界的契合”为主题,从“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等方面,阐述了“知行合一”的理论知识。

在社区、在高校、在各类讲堂,阳明文化讲座吸引了广大观众聆听。

从2015年9月开始,“阳明系列讲座”作为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的子品牌正式开讲,邀请到的主讲嘉宾均是来自国内各高校的著名专家、学者。常来听讲座的退休教师刘文告诉记者,过去只有在学校才有机会接触这类高水平专家的讲座,如今每个周末都能免费参加,阳明文化博大精深,开讲的专家们大多数都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授课,有合适的题目她还会带着孙子来接受熏陶。像刘文这样常年报名参加讲座的人不在少数。

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上,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办,贵阳市委、市政府、市政协承办的阳明文化主题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作了既激情洋溢又充满哲理思辨的主旨演讲。

同样邀请了百余位专家进行现场讲学论道、共话阳明的,还有2016年10月29日举行的2016中国·贵阳(修文)第五届国际阳明文化节。文化节由论坛、公祭王阳明典礼、我心光明——走进王阳明咏诵会等活动构成,在“阳明心学·龙场论坛”主论坛和“良知重建与行为养成”“知行合一与职业操守”“致良知与诚信建设”3个分论坛上,成中英、吴光、张新民等专家们围绕“阳明心学与道德建设”的主题,针对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展开讨论。

王阳明纪念馆

多元文艺表达 诠释文化内涵

8月8日,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承办,贵州省话剧团出演的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话剧《此心光明》在昆明上演,这是本次全国巡演的第一场,这部由浙江话剧团和贵州省话剧团联合制作的话剧,自去年推出以来,不断赢得各界好评。

近3个小时的戏,几乎展示了王阳明一生的重要转折,不仅呈现了人物和故事本身,也让阳明心学的精髓巧妙地烘托而出。从2015年初邀请导演宫晓东和编剧李宝群来贵阳采风开始,历经2年多时间创作并排演完成,这部作品参与演出和幕后工作人数多达数百人,最终呈现了一出叙事宏大、气势磅礴的历史大剧。

今年1月9日,王阳明逝世490周年纪念活动也在贵阳阳明祠景区举行,已全面完成文物修缮和展陈提升工程的阳明祠也于当天正式重新开放,贵州京剧院副院长冯冠博携大型原创新编历史京剧《王阳明龙场悟道》亮相,表演了“悟道”一场,贵于声腔,琢于身段,研于心学,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字正腔圆韵味足,通过演员精彩的演绎诠释了贵州文化与王阳明思想之间的联系,道出了“知行合一”的由来。这部作品始创于20世纪90年代,后经多次修改再度与观众见面。

该剧由知名编剧陈泽恺创作剧本,邀请老艺术家陈少云导演,特邀河北京剧院一级作曲王世明担任音乐、唱腔设计。据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介绍,参与演出的演员们到修文阳明洞进行实地考察,体验王阳明在龙场生活和悟道的感受,尽最大努力呈现阳明文化在贵州发展的历史故事。侯丹梅告诉记者,以京剧的形式呈现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故事,不仅要在文戏上下足功夫,也要在武戏上展示出京剧的艺术特色,为此,贵州京剧院特别邀请了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王振鹏担任技术、武打设计,保证了该剧的艺术性和可看性。

舞台上的王阳明或许表演趋于夸张,表现形式富于变化,影像中的王阳明呈现出另一种风貌。贵州师范大学不仅创作了话剧版的《王阳明》,在2014年就曾以微电影的形式将龙场悟道的故事推上网络。这部名为《龙场悟道》的微电影以一位老人在贵阳市修文县阳明洞文物保护区旅游时引发的一段关于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梦境作为开篇,通过王阳明感化一个盗马贼的小事,展现了心学中“致良知”的概念。

传统舞台艺术最大限度还原历史,而动画、微电影等流行艺术,则为青少年以及热衷网络的年轻人打开了通向阳明文化的大门,当呈现的艺术手段愈发多样,便意味着创作者们和观赏者们对阳明文化的理解愈发深入。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