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喜马拉雅APP喜马讲书的精品课《喜马讲书》
编辑丨崔永辉
2017年,石黑一雄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别让我走》被热议。石黑一雄以克隆人为主角写未来的人类生活,那时的人们为了解决器官移植供需不足的问题,便培育出克隆人,专门负责捐献器官。
小说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小说分为三个部分,展示了克隆人短暂的一生:他们先在英格兰乡间的寄宿学校,也就是黑尔舍姆学校学习、生活,然后离开学校,寄居在一个名叫“村舍”的地方,接受培训,等待捐献器官,最后在经过四次捐献后,走向生命的终点。
这群克隆人的悲剧命运,以及其所隐喻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感染了众多读者。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公开表示,《别让我走》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他最喜欢的小说。
《别让我走》和一般的克隆人小说有何不同
描写克隆人题材的作品有很多,比如大名鼎鼎的电影《银翼杀手2049》,比如雨果奖获得者凯特·威廉的小说《迟暮鸟语》,里面的克隆人或是受够了人类的奴役,或是发生了觉醒,他们联合起来反抗人类,希望建立新的秩序。
和这些作品相比,《别让我走》并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克隆人和人类的冲突,只是用平淡的故事记录克隆人短暂悲惨的一生。这些克隆人没有反抗,顶多用呐喊来表达愤懑,而后就接受了自己的命运,直到死亡。
石黑一雄关注的重点不是反抗,而是:如果克隆人具备了自我意识,他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宿命,如何处理挥之不去的身份危机?
为什么小说中的克隆人不去反抗
为什么克隆人会如此平静接受这种悲剧的甚至是不公的命运?我们可以从福柯的《规训与惩罚》找到答案。在这本书中,福柯对“规训”一词做出了解释,他说,这个词含有纪律、教育、训练、校正、惩戒等多种含义,规训是权力干预肉体的训练和监视手段,它可以通过长久的规范要求,给被监控者洗脑,臣服于管教者给出的观念。
在《别让我走》中,克隆人就是这样被驯服的,在黑尔舍姆学校,监护员对克隆人的监视精确到秒,告诉克隆人“逃跑没有好下场”。从克隆人手上戴着的电子手环,黑尔舍姆学校流传的恐怖故事,到监护员的警告,都让克隆人觉得自己被时刻监控着,一旦逃跑就难逃厄运。
更重要的是,克隆人从小活在一种集体叙事之中,这个集体提倡个人牺牲、绝对服从,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背负的捐献使命,意识到只有完成这个崇高使命,才能实现生命价值。
因此对克隆人来说,捐献器官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反抗二字,绝不会出现在他们的字典中。比起对他们身体的奴役,这种观念的驯服更加奏效。所以,哪怕克隆人发现自己被欺骗了,感受到了命运的荒谬,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反抗。
在他们的生活和命运中,没有反抗这一选项,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渠道,让他们懂得和学会如何反抗。他们只是依据自己的习惯,选择牺牲和顺从。
《别让我走》为什么能打动诺奖评委
对人类来说,克隆人的意义,如同鸡犬牛羊,不过是被用之弃之的工具。一切都是高度理性和极度功利的,鸡犬牛羊被人类用作食物,克隆人则被用作器官捐献者,用自己的死亡换来人类的健康。
至于克隆人的生命、自由和情感,全然没有人关心。石黑一雄描写这些克隆人命运悲剧,实际上表达的恰恰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注和恐惧。正如社会学家鲍曼所担忧的,现代社会推崇绝对的理性,导致人与人的交往物质化、功利化,而社会以制造最大利益为目的,人本身被工具化,这不仅加剧了社会冷漠,更使得很多人陷入生存困境。
《别让我走》也因此展现出石黑一雄的人道主义关怀,小说深藏在文本中的人文精神,正是打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关键。2017年,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石黑一雄就说,身处价值日益分裂的时期,文学要拓宽自己的边界,关心人类的境遇。
要让整个世界变好是难事,但是至少我们应该考虑一下,如何在“文学”的小角落做好准备,如何搜寻和挖掘不同的声音,如何在社会的挣扎和争论中,提供一些情感的温度。正是这种写作初衷和情怀,让《别让我走》绝望的外表之下,呈现出善意和温情的底色。
关于主播和课程:
《喜马讲书》:你上次读完一本书,是什么时候?读书,不知不觉成了一件「三无」的事。没有眼光挑书、没有时间读书、没有精力读书。
专业编辑团队,为你优中选优,挑出1000本各领域经典好书。每本书25分钟精华音频呈现。无需额外时间,随时随地听完一本。各领域专业撰稿人,历时200小时打磨讲书稿,你想读却啃不下的书,我们统统帮你读。
关于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中国知名音频平台,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不用看,听喜马拉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