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新高考教学反思-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1

近期一道题的教法给到我一些思路,好学生的思维是如何培养的。题目如下:

已知实数 a,b 满足 ln(b+1)+a-3b=0 ,实数 c,d 满足 2d-c-\sqrt{5}=0 ,则 (a-c)^{2}+(b-d)^{2} 的最小值为?

本题求该式最小值,对基础不错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想到用几何意义,也就是两点 A(a,b)、B(c,d)距离平方的最小值,紧接着就对这两个点所在轨迹进行研究。B点轨迹比较简单了,一条直线。A点轨迹小有难度,当尝试表示出这个函数时,我们发现以 a 为自变量, b 为因变量的时候,该函数无法表示(①)。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换一下 a,b 的角色(②),然后对应的函数就可以表示为 f(x)=ln(x+1)-3x 了。不过由于点A所在曲线自变量和因变量角色互换了,因此B所对应的直线方程也要做相应的调整。由此本道题就转化为一条曲线上一点A和一条直线上一点B之间的距离问题了,通过切线可以求解。

本题难度较大,不过知识点难度属于中等,对方法的选取和优化难度也不小。在授课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①,如果上段②中的动作是学生遇到困难后老师直接教给学生的,那么学生以后面对类似需要优化方法的时候,很难想到。这个地方如果让学生思考,如何调整方法,才能解决问题①,通过一系列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到方法,通过这一次训练,在以后的题目中举一反三,那么我们“授之以渔”的目的就达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案例也多了一个。

小贴士:

1、不着急给学生解决问题,不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

2、适当给与提示,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想出(说出)方法。

3、教学设计丰富立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