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印象非常深刻的教学回顾与反思

这个孩子1岁10个月被诊断疑似自闭症,家长送来干预。

当时,孩子比较小,还需要喝奶,没有语言,没有眼神对视,容易哭,不能接受被阻挡,有刻板行为。

那时候,就感觉一张白纸放在你的面前,未来会创造如何的画作,完全在于我们团队老师及家长的如何配合及努力。

干预时,我们从眼神、要求、玩玩具、指令控制、声音搭配、行为管理等方面开始干预,大概过了三个月,孩子有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听懂指令、能做要求、会玩玩具、能接受被阻挡,各方面都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唯独语言,一直没有进展。

孩子自发音很少,只是在非常开心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两个例如:啊、唉、嘿的音出来。

所以,我们老师创造各种场景,陪孩子玩,诱发更多的音出来。再过了一个月左右,孩子的自发音有了一些突破。于是,我们开始加大声音搭配的训练,只要孩子有一些声音,不管是任何的音,我们都会去搭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记录着孩子每一次教学的百分比,看着百分比从0%慢慢开始10%、20%到50%,我们的心里终于得到一些些安慰。

大概又训练了两个月,突然有一天,孩子终于建立起仿音的刺激控制了,当老师说“啊”,学生能跟随着说“啊”。

当我们听到她说“啊”的那一刻,所有的老师都激动得要跳起来了,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笑。

要知道,这个过程的训练是漫长的,大概经历了半年的时间。但我们都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帮助孩子建立了仿音的刺激控制,后面就有机会帮助孩子说出更多的字,词语,甚至句子。

如今,几年过去了,这个孩子也进入了幼儿园的中班,没有陪读,但是语言表达及融合非常好,能跟老师来回进行很多个回合的对话,能够自己讲故事,能够主动跟你分享愉快的周末。

成长的每一刻,都值得被铭记。我们是老师,但有时候,觉得我们像母亲般为孩子们操劳为孩子们努力。

成为特教老师以前,我从来不知道,一个“啊”的发音,也许需要半年的时间沉淀和付出;成为特教老师之后,我可以坚信,只要我们肯用心肯努力肯付出,成长一定值得被期待!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