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中文大会期间设九场平行论坛,中外代表围绕语言教育与文明互鉴、中外教育交流合作、中文服务职业教育、中文教育数字化发展等新成果、新需求、新热点展开讨论。今天,为大家特别推出各平行论坛总结交流精彩发言摘编,让我们共赴一场国际中文教育的思想盛宴!
论坛一:国际中文教育的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
发言人: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
钟英华
大会围绕国际中文教育核心问题,聚焦海内外学界业界现实迫切需要,产生了一批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的优秀成果。会上,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发布《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35周年典型工作案例集》《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国际中文教材评价标准》《职业中文能力等级标准》以及《职通中文》《新丝路中文+》系列教学资源新成果。这些成果标准引领,标准先行,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多元办学,丰富了标准课程资源体系建设。在实践案例、课程大纲、教材评价和职业中文等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
与会者认为,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让我们感受到来自教育部及各有关单位对国际中文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既体现了中国作为母语国责任担当,更明确了国际中文教育在教育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国际中文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引擎,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驱动,涵养扩大国际交流合作资源的重要来源,也必将成为连结中外、读懂中国的靓丽名片。
点击链接查看发言全文
论坛二:孔子学院的未来发展
发言人: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副校长、孔子学院院长
巴德里西奥•科内赫罗•欧尔蒂斯
自2020年以来,孔子学院进入品牌化、民间化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合作伙伴,我亲身经历了这场重要转型,并且给予全力支持。孔子学院始终致力于满足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的需求,为促进中外教育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孔子学院院长,我谨代表本论坛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我呼吁孔子学院的中外合作伙伴继续同心协力。我们要以孔子学院为起点,鼓励合作伙伴加强在教学、科研、国别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更多领域的协作,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其次,我们要加强与中外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孔子学院要以多种形式与各方广泛合作,坚持民间化、专业化,以便争取资金支持,创造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发展。
再次,语种相同、地域相同、特色相近的孔子学院要联手实现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孔子学院应因地制宜,不断开发高质量、有特色、数字化的品牌项目,提高教学质量,塑造专业品牌形象。
点击链接查看发言全文
论坛三:语言教育与文明互鉴
发言人:
英国奥斯特大学副校长
卡罗•柯伦
关于“语言教育促进文化多样性”,我们认为,只有了解一种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促进文化多样性。我们以习近平主席的“全球文明倡议”为例,探讨了语言在跨文化对话中,以及社会包容在语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还研究它如何展示中国在促进对话和增强文明多样性方面的领导地位。
关于“语言教育推动社会发展”,代表们一致认为,语言教育是中美两国人民交流不可或缺的桥梁,聚焦两国能够互补和相互学习的教育领域。
关于“语言教育推进文化传承”,代表们肯定了孔子学院以语言学习促进文明互鉴,帮助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所付出的努力。同时,我们还讨论了在介绍中国文化时,不仅要让更多中国文化传统元素被大众了解和认识,同时还要展示现代中国。
关于“语言教育增进国际教育交流”,大家认为语言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中国武术传承的案例让我们明白,这种独特且有魅力的技艺为何能加深各国人民对和平、和谐、共享的理解,因为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点击链接查看发言全文
论坛四:各国外语政策及中文学习需求
发言人:
黑龙江大学校长
王敬波
关于“各国外语教育政策和标准”:多数国家已经出台了本国的外语政策。如果各国能够结合本国实际,制定、完善本国中文教育相关政策框架和体系,则可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此过程中,建议加大对中文专业课程和本土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支持力度。
关于“各国中小学中文教育政策与实践”:伴随着世界上的中文热,中文教育发展的重心呈现下移趋势,即国际中文教育由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教育向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转变。国际中文教学要从娃娃抓起,面向中小学中文教育的富有针对性的支持急需加大力度。
关于“各国大学中文专业建设和发展议题”:当前许多国家的中文教育进入或即将进入转型期,由原来的基础性中文教学向高质量中文教育走实、走深、走高转变,由原来的单纯的中文教学变成了“中文+专业”或“专业+中文”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有的国家为了大力发展本土中文教师队伍,专门成立了中文本土教师师范专业,这是一个引人注意的创新。
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文教学需求与创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文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在中文教学硬件实施上有待提高。建议对一些“一带一路”沿线中文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从设备、资源等方面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与保障。
点击链接查看发言全文
论坛五:紧贴海外需求,培养高水平本土教师
发言人:
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校长
哈威路马那那•马米
培养高水平本土教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包含不同层次、不同路径的教师教育体系,不同阶段、层次的教育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本土教师提供支持。目前全球各国本土教师培养处在不同发展阶段,有适合本国国情的不同培养模式,但在全球体系性、相对一致性方面有待提升。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颁布实施,将很大程度上推动解决上述问题。《教师标准》准确地描绘了国际中文教师的成长发展路径,对各国如何更好构建本土师资培养体系具有指导性;明确提出了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责任,对各国如何更好推进本土师资专业发展具有引导性;同时,《教师标准》还与国际主要标准对接,为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师资培养、培训的课程设置提供了依据;我们希望加强与中方合作,在中外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通过标准合作、教师资格或专业能力互认,为更多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中文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更值得期待的发展前景。
点击链接查看发言全文
论坛六:语言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
发言人:
加纳海岸角大学校长
约翰逊•尼亚科•邦蓬
随着全球“中文热”持续升温,各国对中文在线教学的区域化、分众化、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中文学习服务,为教师提供更为方便实用的教学管理服务,为各类机构开展中文教学提供更为专业可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已成为国际中文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经过热烈讨论,我们建议:一是深化国际合作。深化与各国政府、教育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合作交流,共同构建全球中文数字教育合作伙伴关系。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根据中文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需求,与各国政府和各类教育机构通过合办网络中文课堂、中文智慧教室、中文学习测试中心等灵活方式支持开展在线中文教学。三是加强研发力量。建立高水平科研团队,推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型信息技术与中文教育深度融合。四是强化支撑能力。细化各类在线教学标准,提升标准的全球适应性和实用性;建立优秀典型案例推广分享机制,助力教学模式变革创新;完善资源供给体系,扩充分级读物、教学工具、教辅资源等内容,加快数字资源更新迭代;加大线上教学、数字化能力拓展等培训规模和频率,推动教师素养优化提升。五是加强多方协同。在此我们欢迎并邀请中外教育机构、院校、企业等参与进来,汇聚优质资源,扩大共建共享,共同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点击链接查看发言全文
论坛七:“中文+职业技能”融合发展
发言人: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安江英
我们将以培养“精技术、通中文、融文化”的海外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复合型师资培养、教学资源开发、课题研究、“中文+职业技能”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要开发更为科学、更为实用的教学资源,以数字赋能开发活页式教材,推进教学资源向2.0版本迈进;二是要开展课题研究,厘清当前职业教育海外办学的不同模式,结合不同类型、办学特点、国别环境,研究具有针对性的“中文+职业技能”发展范式。三是要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企业一线人员参与“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做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也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来我们会在语合中心的指导下,继续推进“中文+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人才动能,以职业教育绵薄之力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愿景的实现。
点击链接查看发言全文
论坛八:中文考试助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发言人:
加拿大埃德蒙顿康考迪亚大学副校长
柯漫
服务贸易的关键是服务,语言的贡献也是服务,因此服务贸易便成为语言使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论坛中,校长和专家们一致肯定了HSK在服务贸易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强调HSK考试作为一种国际性的中文考试,不仅推动了中文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同时也为各领域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交流机会,并不断满足着变化的、多样的市场需求。
未来,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HSK也将不断优化升级,为考生提供更便捷的平台和优质的服务,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点击链接查看发言全文
论坛九:语言教育促进高校合作与学生交流
发言人: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副校长
修华静
我们认为,“语言”是促进全球高等院校合作的媒介和催化剂,发挥了关键作用。它是各领域学术团体的交汇点,具有强大凝聚力,也是跨越国界和文化差异的桥梁和阶梯。
精通多种语言,特别是中文,逐渐成为重要国际伙伴关系的“基石”。语言帮助我们沟通理解、产生情感共鸣、分享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构建思维能力。上述功能正是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和联合学术项目的渠道。最重要的是,它还能使国际学生交流和教师流动更加顺畅。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培养学生的全球思维、适应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至关重要。如果大学能致力国际交流,特别是以中文为主导交流,那么它就是在对未来投资。我们要培养学生充分认识这个相互关联的复杂世界,帮助他们成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的领导者。
点击链接查看发言全文
精彩链接:
➤
➤
➤
➤
投稿方式
如果您有感言见闻、学员故事、教学方法、知识干货等想跟更多人分享,欢迎通过邮箱给我们投稿~我们期待您的来稿!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新浪微博:@语言合作中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