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的琶音—美艇之路
【军武作者】:斗士
在正文开始之前,先来一张小编在《猎杀潜航》里的截图(^_^)
猜猜是哪一级潜艇?(O(∩_∩)O)
闲话不叙,进入正题。潜艇第一次登上历史战争舞台是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即下图的“海龟号”。
这个跟手雷一样的潜艇只是“战争狂人”们在探索路上的第一件成品,真正的现代潜艇是被尊称为“现代潜艇之父”的爱尔兰人约翰·霍兰研制的“霍兰号”。
上图为霍兰号
说起潜艇,作为军迷的列为看官肯定对德国U型潜艇耳熟能详,但是往往这样可能会忽略掉发明出潜艇的美帝。其实作为当时以及现在的第一大国,美国潜艇在太平洋战争中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只是其光芒被很多“德棍”宣传掩盖掉了。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各位军迷介绍一下美国潜艇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咆哮之路。
其实美军在太平洋战争前期研制出了可以在船只龙骨下方引爆的MK-14型磁感应引信的鱼雷,当时美军将其当做了高度机密,所以连海军潜艇兵都没有提前试射过该型鱼雷,所以美军的“重牙鲷”号曾有连射14次而未爆一发的战例(汗!)。不过在美军意识到磁感应鱼雷出现问题之后,转折也随之来到,1942年6月爆发的中途岛战役,美军布置了12艘S级潜艇(上面两图即为S级潜艇的历史照和游戏照),不过遗憾的是只有4艘潜艇与日本海军编队遭遇,齐射四枚鱼雷,只有一枚中了却没爆(汗,美军鱼雷也是日了dog了),其余潜艇均为发现目标。
(图为日本国伊-400型潜艇)
看似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中没有什么斩获,反而日军的战绩更好,但是经过此次战役,新任的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查理斯.洛克伍德认识到了MK-14型鱼雷的不足,所以指挥整个P级潜艇(海豚级)编队的他组织部队进行了大量深海试射训练,使整个部队的命中率迅速提高,但是MK-14型鱼雷的引信故障还是没有解决(上图为海豚级潜艇)。但是之后的战役中美艇已经开始有所斩获。
(图为翔鹤号航空母舰)
(图为“鲹鱼”号潜艇)
时间进入1944年上半年,美军已在太平洋战争中完全占据上风,菲律宾海大海战和马里亚纳海战将日本海军舰队损耗殆尽,尤其是海军航空兵力量损失惨重。日本海军仅有的5艘重型航空母舰中的3艘在战斗中被击沉,而其中两艘是美军潜艇所为,分别是科斯勒指挥的“鲹鱼”号击沉的“翔鹤”号以及布兰查指挥的“大青花鱼”号击沉的“大凤”号。
(图为大凤号航空母舰)
6月,由于美军潜艇对日本油轮的打击力度逐渐加大。此外,由于燃料的严重短缺,日本海军不得不严格限制其海军航空兵的飞行训练活动,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在“马里亚纳射火鸡”中得到了鲜明的印证。为了躲避美国潜艇的打击,日本人不但缩短了海上油料供给航线的长度,为了节省时间还采取了直接使用婆罗洲油田未精练的原油而不是爪哇和苏门答腊岛的成品油为船只进行油料补给。这里出产的原油采自浅层地表,较通用的海军专用油料含更多的易挥发易爆炸成分,装载这种燃油的船只被击中后更容易产生爆炸,往往一枚鱼雷就可以导致一艘大型船只的沉没,“大凤”号的沉没和菲律宾海战的结果都是很好的例子。
战争进行到这一阶段,胜负已成定局。后期的美军潜艇更是装备了新型SJ型水面搜索雷达以及在大西洋作战中已经显现威力的绝密武器——位置保持计算机。
(图中红点即为猎杀潜航中的位置保持按钮,历史上确有,小编我没找到实物图,汗!)
所谓位置保持计算机,其实就是通过计算机的不断计算来实时更新敌舰的航行轨迹。美军潜艇在拥有了这些技术优势以及强大的后勤优势之后,整个太平洋的潜艇战已经呈现了一边倒的“虐杀”态势。
《军武次位面》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网络军事节目之一,每周五在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凤凰网、乐视、小米、A站、B站、风行等十多家网站同步更新,在年轻一代军迷中有着很高的人气,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节目更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