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是如此之重要,那么对于一个团队或者一个个人而言,哪些精神是比较关键的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五种。
1.忠诚精神
忠诚是第一位的,这其实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一旦这个方面出问题,往往会带来灭顶之灾。这个地方过硬则是最根本的过硬。
我们常讲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之所以最可爱,是他们坚定毛泽东思想武装,掌握了威力无穷的精神原子弹,表现出时刻听从党召唤的高度政治自觉和忠诚祖国、忠诚人民的纯粹政治品质。
正如电影《英雄儿女》朗诵词所说,“我们的王成,是毛泽东的战士,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他的豪迈气概从哪里来?因为他对祖国人民无限的爱,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在我们队伍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和光荣”。
纵观抗美援朝的全过程,纵观最可爱的人的浴血奋战,藐视强大敌人的自信心和必胜心,就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结果,涌现出“千千万万个王成”式的令侵略者胆寒且钦佩的英雄,也是毛泽东思想武装的结果。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上甘岭战斗中,驻韩联合国军司令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集出动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这,超过了二战中,炮兵火力密度的最高水平!
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
高地的土石,被炸松了一两米,成了一片焦土!
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
想象一下,在这个阵地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血肉之躯,承受的是怎样的牺牲?!
他们,还曾一度被切断与后方的联系,缺粮缺弹缺水,情况艰难!
但是,这样的魔鬼式打击,没有打垮中国英雄的儿女!
他们,坚决守住了阵地!
战役一直持续到11月25日,在43天的鏖战中,双方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击退敌人大小冲锋900余次。联军最终对这两个小山头“望山兴叹”。
范佛里特认为以这样的强势火力,5天就能夺占上甘岭。美军还用好莱坞女星珍妮•罗素的名字命名上甘岭597.9高地,表明志在必得之决心。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场原本规模不大的战斗,最终打成了一场43天的战役。联合国军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和5000余枚炸弹,损失274架战机,付出了2.5万余人伤亡的代价之后——上甘岭依然掌握在志愿军手中。珍妮•罗素自然也不会想到,她那天使般的微笑,没有给美军带来好运——上甘岭最终成了美军的“伤心岭”。
此役志愿军伤亡1.15万人,其中阵亡4800余人。联军伤亡2.5万人,其伤亡率达到40%以上,超过了美军在二战中最惨烈的战役硫磺岛战役中32.6%的伤亡率。
联军7万余人,配合人类史上最强的火力输出密度,结果连两个小山头都拿不下,这样的结果彻底打击了美军的进取心,从此以后美军再也没有向志愿军发动过营级以上规模的进攻。
而“范弗里特弹药量”也被打成了世界军事史上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名词。
这背后,就是一种忠诚祖国、忠诚人民、忠诚使命的精神。
【铁道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徐广田案例】我们再来看一个反面案例。说到铁道游击队,相信大家在影视剧里面都看过。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鲁南地区活跃着这样一只队伍,他们不穿军装,没有军饷,人数也不多,却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扒火车,炸铁路给日军补给运输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这支小型的抗日武装就是铁道游击队,该武装成立于1940年,隶属于八路军115师苏鲁支队,他们依靠群众的力量,在敌后与日军开展游击战。
其中有一个徐广田的,这个人也是铁道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担任游击队长枪队队长,这个人很聪明作战勇敢,曾经多次被评为甲级战斗英雄,可是在抗战胜利后却加入敌人的阵营,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叛变的原因是,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很多铁路游击队的队员都被改编和调离提干,只有徐广田还担任长枪队队长,这让他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其实没有给徐广田其他的任命是为了保留这支队伍,所以徐广被保留了原职务。
但是没想到徐广田小肚鸡肠,他没想那么多,一气之下回了农村老家,后来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职务利诱下,加入了敌军阵营。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成为了一名没有实权的长官。
徐广田发现国民党只是在利用他,而不是真正的重用他,再就是,他看不惯这些国民党的作风,一怒之下回了老家。
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因徐广田有投敌行为被关押了起来,看在抗日时期曾立功,解放战争时期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所以关了两年就释放了。
徐广田出狱后就一直在老家生活,生活很是凄凉,后来身染重病,不治身亡。
包括一大代表,大家可以去看看,大凡最后叛变去当叛徒的,纵使再有才,下场往往都不是很好。
所以,一个人靠什么在一个组织中立足?靠的是诚信。而不是靠小聪明,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一个人对团队的不忠诚,往往会遭到命运的惩罚。当然前提还是这个团队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进步的,而不是腐朽没落的。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了。
因此,我把忠诚精神放在第一位。这是1和0的关系,没有这个大前提,后面讲到的几条精神都没有太大意义了。
2.专业精神
什么是专业精神,我个人的理解是三个:专业责任、专业自主、专业发展。
没有谁的成功可以一蹴而就。在一个领域内经受大量严格的训练,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积累到普通人无法到达的高度,才能叫做专业。专业的付出超越常人想象、专业的水平才能超出想象。
2020新年伊始,一场新冠病毒带来的肺炎疫情汹涌而至。1月23日武汉封城,全国20000多名医护人士逆行而上,奔赴湖北和武汉,和那里的医护人士一起奋战抗疫前线。“逆行者”是伟大的英雄,她/他的背影震撼每个人的心。当问及他们时,他们总是回答“这是我的工作”。这一句简单质朴的回答饱含着专业精神。
多么自信,这6字宣誓着:我有知识,受过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知识!我有能力,你放心,能够准确分析并解决问题!我有信心,我的地盘我做主,一定能够战胜病毒!
专业精神是这次抗击疫情的最重要武器。
我觉得专业精神一是体现在做事做到极致,主要反映为一种韧劲,舍得下苦功,坐得住板凳;二是体现在做事的不断创新,主要反映为一种巧劲,就是不是死干、蛮干、瞎干,而是巧干,是动脑子的,不是简单地重复。
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中国国家乒乓球队,训练时是要在球台上“画格子”的。
球落在第几个格子,要求就是这么细。刘国梁这种超一流高手,发出去的球,离球网多远。不是按几厘米,而是按几毫米算的。
我的天,你说细不细?这样去练球,不拿冠军才怪了。
很多时候啊,大家喜欢谈战略,谈方向,这个没错。但是大多数人没机会定战略,没机会定方向,就是一颗螺丝钉而已。
把事情做细,从螺丝钉里脱颖而出,你才离战略更近。否则战略轮不到你来做,业务也马马虎虎。这是一种专业精神。
再回到抗美援朝,在《金刚川》电影中,原连长关磊用37高炮打飞机,显然作为师傅,要比张飞更胜一筹,这体现的就是一种专业精神。
【神枪手张桃芳案例】我们再看,神枪手张桃芳用435发子弹歼敌214名,创下了朝鲜战场冷枪狙击射杀最高记录。
张桃芳,1931年出生于江苏兴化,1952年9月参加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最开始,张桃芳领到一支前苏联制造的莫辛•纳甘步枪。其间因一直赶路没时间熟悉新枪,有一天练习打靶,张桃芳接连三发子弹脱靶,连长骂他“吃了三个大烧饼”。此后张桃芳像着了魔一样,整天端着空枪,反复练习举枪动作,瞄准远近不同的物体,不停扣发扳机,寻找感觉。
之后张桃芳用破床单制成两个沙袋挂在手臂上练习臂力,练到最后,他两臂带着十几公斤沙袋时,仍能不差分毫地扣动扳机。夜晚,战友们常见到张桃芳拿着空枪在坑道中对着晃动的油灯练习瞄准。一段时间后,张桃芳找到了感觉。在班长的推荐下,张桃芳开始了自己的狙击生涯。
1953年1月,张桃芳来到上甘岭阵地的前沿——597.9高地,但他的第一战却空手而归。张桃芳生前描述:“射击台最近离敌人不到100米,对面阵地上的美国兵眼睛是蓝的还是黄的,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那一次张桃芳发现有两个敌人在距他不到100米的地方窜出来,他连开十几枪却一发未中。位置暴露,张桃芳不得不撤离狙击点。老狙击队员告诉他窍门:“敌人在对面上山时就瞄准他的脑袋打;下山时就瞄他的脚。”
张桃芳从熟悉阵地周围地貌特征入手,研究敌人的活动规律,将敌人常出没的道路估测好距离,在战壕中寻找理想的射击点。两个星期后,他适应了这种节奏,富有天赋的他开始显露水平。接下来,他用240发子弹,击毙击伤了71个敌人。
至此军中都知24军72师第214团中有个了不起的狙击手,名叫张桃芳。
起初连24军军长皮定均都不太相信这个才22岁的新兵有如此能力,还特意让一位作战参谋带上自己舍不得穿的皮鞋前往,说得亲眼所见他歼敌3人,才能送给他。而后张桃芳做到了,参谋亲眼所见。
接下来,年仅22岁的他,在32天之内连续狙杀敌人,总共用435发子弹击毙了214名美军(这214名的数据也是有来由的,张桃芳将打中敌人的弹壳都放到军长送的皮靴中,一共211个,军长知道他是214团的,便鼓励他再打3个。张桃芳回到阵地,又击中2名敌军,后来凑了214的数据),因此被称为志愿军的“狙击之王”,荣记特等功,被授予“二级狙击英雄”的荣誉称号。
志愿军中惊现如此神枪手,最不淡定的必然是美军。
于是曾经各种在阵前晃悠的敌军官兵不见了,阵前平地晒太阳打牌的士兵也不见了,全都开始着手防御工事任务了。到了后期敌军对张桃芳的恐惧已经到一定境界,连大小便也用罐头装,生怕一出防御工事就没命了。为此美军军方也调来了不少狙击手给阵地士兵壮胆。
值得一提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1954年),张桃芳报名参加了志愿军战斗机飞行员,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成功入选,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
2020年10月7日,一部名为《最冷的枪》的电影立项成功,这部电影就是以张桃芳为原型,导演就是大名鼎鼎的张艺谋。
这就体现了一种专业,玩枪玩到了神一样的存在,把天赋极大地发挥了出来,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震慑,被称为“志愿军神枪手”“冷枪英雄”和“上甘岭狙神”。
专业的另外一个体现就是创新,这需要胆识、勇气和智慧。
实际上,志愿军战士在一线打得很苦,因为我们打得是非对称战争,美军的装备领先我军的装备不是一点两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看我们可爱的战士是怎么应对的。
一名志愿军战士在阵地即将沦陷的那一刻,竟然吹响了冲锋的军号,而更出乎意料的是,敌人竟然闻声而逃。
年仅16岁的志愿军战士王意仁用探照灯照射美军战斗机,造成其飞行员短暂的失明,不费一枪一弹打下了美军两架飞机。
我们的志愿军,用木头做成假“大炮”,引诱美军高空侦察机自投志愿军高射炮阵地的罗网,用巧喷黑烟的方法让火车冲破敌机重重封锁,为前线送去一架架“卡秋莎”火箭炮。
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带领一个侦察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进白虎团团部,击毙团长以下70余人,缴获了李承晚亲自授予该团的“优胜”虎头旗。
再举个我老部队40军汽车连司机的例子,那个时候后勤运输补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我们防空力量有限,空中掩护更不用提了,后来我们就加强司机队伍的教育、管理和训练,总结实战经验,练习闭灯驾驶,并创造了一系列的对空斗争的战术、技术,保证完成了前送、后运任务。
经过一段实践,司机们说:“你在天上,我在地上;你飞你的,我跑我的。”于是出现了一批巧斗飞贼的运输功臣,军后勤部汽车一连的老司机崔景建,夜间从不闭灯驾驶,经常单车行动,多次在敌机追踪攻击下,采取骤跑、骤停,一时开灯、一时闭灯,斗得了就走、斗不赢就藏的办法,避开敌机的轰炸、扫射,甩掉了敌机,完成了任务。他的经验很快传遍了汽车部队,出现了十几个勇斗、智斗敌机的运输功臣。
最可爱的人机智灵活,出奇制胜,所以才有了美国鬼子的鬼哭狼嚎。
这也体现了一种专业精神。
3.团队精神
什么叫团队?
一起经历过风雨洗礼、跌宕起伏、浴血奋战、荣辱与共、艰难困境,依然迎难而上,创造奇迹,那才叫团队!
团队是为了一个聚焦而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尊重每个个体,人人平等,按规则形成的团队。每个人在团队中扮演承担不同角色,以合适定位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人人各有所能、各尽其能。
我们知道国军在解放战争期间经常被解放军遛得团团转,动不动就成建制的被解放军分割包围,给人的感觉是国军将领都是猪头。
事实上国军将领的军事素养并不差,只是这支端着现代武器的前现代军队实在带不动。在实战中,国军甚至无法控制主力队列步枪射程以外的地域,经常对近在咫尺的解放军行动一无所知。
而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派不出侦察兵。侦察兵是脱离大部队管理的孤军,国军的士兵都是抓壮丁抓来的,这要派出去当侦察兵,工作质量根本无法保证,甚至还可能直接开溜。
根据蒋介石侍从唐纵的日记记载:“据兵役署报告,自抗战以至现在,共征兵一千零九十余万名,但恐逃亡者在半数以上。”
和侦察兵有同样属性的还有维护后勤补给兵站的部队,在战场上到处穿梭施工的工兵等等。在战斗激烈的情况下,即使是主力部队也可能被打散或主动分散,成为孤军。
孤军贯彻战术和命令的水平,是衡量一支军队战斗素养的重要标准。
这样的军队显然是没有什么团队精神的,过去列强的现代军队在中国碰到的大都是这样的军队,打起来当然感觉轻松加愉快。造成这种组织水平代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前现代组织的协作关系基础是人身依附,成员之间没有共同体的认同,只为自己的老大工作。老大手下有多少人马,就能忽悠多少军饷。这样的队伍当然是一盘散沙,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有效协作。
而现代组织的成员认同自己和其他成员属于一个共同体,官兵是在为整支军队乃至整个国家工作,可以为了共同的目标展开大规模密切协作。
共产党军队和其他军阀部队的主要区别也就体现在这里,从红军开始,经三湾改编组织赋能、古田会议思想铸魂,这支军队就是一个拥共同体认同的现代组织。
其显著特点是明确为谁打战、严密的组织纪律性、一往无前的精神、军事民主等等。这种军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极其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现代军队的组织水平远超前现代军队,他可以实现高效的战场管理,控制庞大的战场范围,打出各种灵活复杂的战术。
红军经典战例、毛主席的得意之作是四渡赤水,因为是为共同体而战,所以士兵在军官阵亡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继续保持战斗力,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干部都死了,几个战士也能临时组成战斗小组,保证了部队很难被击溃。尤其是支部建到连上以后,一下子就让整个军队有了共同的魂。
这也是为什么共产党军队能够在硬件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最终战胜所有军阀,统一全国的原因。
不过这个原因不怎么引人注目,很多人并不知道人民军队真正厉害在哪,各种误导性的宣传也往往把志愿军的战绩归结为依靠“人海战术”。
实际上这是一种建立在现代组织体系基础上的团队精神。放眼全世界,我们可以发现,很少有哪支军队是双首长制的,是如此强调思想工作、组织工作的,是建有支部这样一个集体领导机构的。这是我们一路走来的秘密。
刚刚热映的《夺冠》,让我们重温了女排当年的辉煌,更重温了热血沸腾的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的内核之一是团结协作。每一场比赛靠的是高度的集体主义,目标的高度一致、团队之间的协作,才能取得胜利。
就像影片中袁伟民教练在中国女排和江苏男排的热身赛中讲的:什么是中国女排?没有我,没有你,只有“我们”。
正因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承受住高强度的训练、能在比赛关键时刻咬牙挺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我们每个人也都属于集体,我们的个性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个人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为集体建设出力。
我们都熟悉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烈士,但还有许许多多像这样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舍身炸碉堡、堵敌枪眼的,成了整个抗美援朝战场的普遍现象。
我们也都知道为了胜利任凭烈火烧死的邱少云烈士,实际上志愿军中还有千千万万个邱少云式的英雄,他们都是在烈火中永生。
我们还知道与敌人空中拼刺刀的空军英雄,飞行时间仅100多小时的中国年轻飞行员张积慧,击毙美军“双料王牌”戴维斯,竟然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反战热潮。
我们更知道电影《英雄儿女》中那个喊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气壮山河的王成,其实,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有很多志愿军战士都曾做出类似“向我开炮”的英雄壮举,“王成”是一个英雄群体,是最可爱的人血性铁骨的真实写照。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这种牺牲自己为战友开路,为减轻战友压力主动吸引敌人火力,尽力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的案例比比皆是,大家看《金刚川》时就能感觉到,无论是工兵连、步兵连还是高炮连,各个作战单位都是互相牺牲,也互相成全。
同时,战场之外的互相关心也让人感动,大家应该还记得这些细节:
1个苹果8个志愿军战士吃了两圈,谁都不愿意吃谁都想留给战友的动人场景;
女卫生员用嘴为重伤员排尿,用自己身体掩护伤员的催人泪下场面;
炊事员、后勤人员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给战友送饭、送水、送萝卜的惊异奇观;
罗盛教跳进零下二十度的冰窟窿,救出朝鲜小朋友的非凡之举等等……
这些都真实反映了最可爱的人在极度困难时想到的是战友,在极端危险时想到的是掩护战友,在朝鲜人民危难之时想到的是不惜牺牲自己,所以有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4.亮剑精神
亮剑精神也包括斗争精神。这个精神,得益于《亮剑》这部电视剧,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有的人可能不止看了一遍,我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先读了原著,然后再看电视剧的。李幼斌版的《亮剑》堪称经典,我反复看了好几遍。
《亮剑》是一部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主旋律作品。主要描述了革命军人李云龙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炮轰金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时期革命军人革命本色始终不改的故事。
李云龙又不仅仅是一介武夫,他表面上粗鲁,实际上不乏理智,他是明理的、富于正义感的。他虽然没有文化,可他身上有一种质朴的、农民式的智慧。他用这种智慧在战场上声东击西、以少胜多;在军营中鼓舞士气、统率千军万马;有时还用这种智慧在上司面前装傻充愣。
《亮剑》的魅力在于壮烈,在于军人的胆识和骨气,在于充盈其中的英雄气,也就是“亮剑”精神。
主人公李云龙说:“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就叫做亮剑”。
所以,某种意义上,我一直认为,消灭敌人,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消灭有生力量,而关键的是要打垮对方的精神、意志,而后者更为艰难!
在《金刚川》中,美国飞行员执行轰炸任务,看到这个桥刚炸完又修好,最后来不及修,就搭成人桥,保证大部队过河,非常震惊,这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实际上这体现的就是我们志愿军的一种精神,不畏强敌,誓死完成任务。
特别是在影片最后,高射炮手张飞与美军飞行员的终极对决,更是视死如归的亮剑精神较量。张飞以独腿、独臂一人操纵37高炮,最终成功击落敌机,最终壮烈牺牲。
【1人1天歼敌280余名】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不但在空中创造了1人单机1分钟之内击毁3架美军飞机的世界空战纪录,我们的陆军,同样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纪录。
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5连战士胡修道,他在上甘岭坚守阵地时,一人一天歼敌280余名,荣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胡修道没有参加上解放战争,参军后马上进入朝鲜作战。上甘岭战役是他首次真枪实弹地与敌人拼杀。当时他只有21岁,就赶上了坚守上甘岭的残酷战斗。
战斗很激烈,阵地上的战友们都牺牲了,独自一人坚守阵地的胡修道,依靠两个阵地上剩下的武器弹药,孤身一人,顽强地坚持战斗。
他一个人在3号、10号高地上来回奔跑穿梭,一边躲避敌人的炮火,一边连续不断地打击敌人,手榴弹、手雷一个接一个地投向进攻的敌军,他又打退了敌人的十几次进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志愿军的大部队突然赶到了,一阵猛烈反击,敌军最后的疯狂进攻被彻底打垮,当天的战斗胜利结束。(此时此刻大家想起什么来了?我想到了《上甘岭》电影中的一段镜头,和这个很相似,独自一人坚守阵地,何等的悲壮!)
在这一天的激战中,英勇坚守阵地的志愿军战士胡修道和战友一起共打退敌人41次冲锋,胡修道也在战斗中创造了1人1天歼敌280余人的记录。
1953年6月25日,胡修道出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我不怕死】1951年4月24日,在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第一阶段,我志愿军第63军187师561团在突破临津江后,在雪马里地区将英军“格洛斯特营”包围。
4月25日,我561团战士对被包围的英军发起最后攻击,尽管“格洛斯特营”试图拼命抵抗,但是在一番激战后,英军很快便开始溃败,被我志愿军战士打得四处溃逃。雪马里地区方圆百里地形复杂,英军又是四处溃逃,因此我部追击部队也只能四散而开展开追击。
这天中午,二连战士刘光子带领两名新兵冲到一个小高地上后,忽然发现了十几个英军残兵正在逃窜(实际上这是“格洛斯特营”的一个炮兵连,共有100余人),刘光子看到敌军立刻展开追击,他让那两名新兵趴在石头后面做火力掩护,他自己便拿着枪向着山下迂回了过去。
刘光子迂回到距离敌人仅有几十米的时候,拿起一颗“飞雷”便向着英军阵地扔了过去,这种手榴弹上捆炸药的“飞雷”是专门打坦克的,威力巨大,一下就炸倒了一片英军。
此时的英军早就被吓坏了,巨大的气浪将他们掀翻在地,根本不知道有多少志愿军杀了过来,刘光子很快冲到英军阵地前方,用刚学的英语大声喊道:“缴枪不杀!”
英军还以为自己被包围了,都赶紧举起了手示意投降,刘光子看到眼前这百余号英军心中也突突了起来,好在刘光子思维敏捷,根本没给英军反应的时间,他向空中射了几枪,马上大喊道:“立即站队,集合!”
英军站好队的时候,看到还没有其余人过来,便也反应了过来,原来他就一个人!英军反应过来之后,立刻就有人试图捡起枪来进行反击,刘光子丝毫没有犹豫,立刻便射杀了那些人,其余英军这才不敢反抗了。没过一会儿,又有人试图逃跑,刘光子扔出一颗手雷,又炸到了一片,英军这才完全老实了下来。很快山上的那两个新兵也赶了过来,三人控制住这些俘虏便将他们押了回去。
刘光子的英雄事迹上报后,1951年底志愿军总部授予刘光子“孤胆英雄”的荣誉称号,并记一等功。刘光子在一次战役之中一次俘虏了63名敌人,这些敌人都是英国王牌部队“格洛斯特营”的敌人,刘光子所创下的俘敌奇迹震惊中外,事后就连斯大林都曾经亲自向他询问过此事。
1953年6月30日,世界青年联欢大会在苏联莫斯科举行,志愿军战斗英雄刘光子作为我国代表也参加了这次大会,斯大林也亲自赶来了会场,十分好奇地要求接见这位志愿军传战士。
斯大林对刘光子问道:“你怎么能一个人俘虏那么多英军?”刘光子听了翻译的问题之后,激昂的回道:“英国佬怕死,我不怕死,反正当时豁出去了,这些家伙被我打傻了,乖乖地听我的指挥了!”斯大林听了翻译后,伸手竖起了大拇指,肯定地说道:“嗯,不怕死!”
“不怕死”,就是一种亮剑精神!
5.宽容精神
宽容是社会和谐、团队过硬、事业有成的基础。
《管子》曰:“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不要小看宽容,事实上,不宽容的言行时常在我们身边发生。古今中外都有之。
《史记》中记载,廉颇因蔺相如功劳显赫且官职在他之上而经常口出恶言,羞辱蔺相如,而蔺相如则以国事为重不计私仇与个人得失,廉颇为蔺相如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两人最终“将相和”,使赵国避免了强邻的侵扰。
歌德是德国文学家,一次他外出散步,在路上遇见了一位曾对他的作品提出过批评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站在歌德面前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却说:“而我却正好相反”。说着笑容可掬地为对方让出了路,可见歌德的大度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
现实生活中,假如在拥挤的公共场合,不慎踩了别人的脚或撞了别人,这是很常见的事,与别人发生更大的矛盾和冲突,往往在所难免,与其互不相让,吵骂、拳脚相加,甚至演出一幕幕悲剧来,不如主动说声“对不起”以示歉意。简简单单三个字,便可让冰雪消融,化干戈为玉帛,何乐而不为呢?
也许你会说,这平时的一些小事可以做到宽容,那到了利害关键处,到了战场上你死我活时还能宽容吗?
事实上,我们的志愿军做到了,而且效果也出奇好。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与打出军威、国威,取得军事胜利的同时,还有一项极不平凡,或可说世界独有的光辉业绩,那就是俘虏了大批联合国军的战俘,其中美军战俘就达数千人。这数千美军战俘中有21名拒绝返回美国,更多的人都受到了教育,表示不再参加侵略战争。这一辉煌成果,被许多军事评论家认为是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在美国军政界却引起了巨大的不安和惶恐。
“当中国人的战俘,许多方面都是一种奇遇。”这是美俘约翰•支考埃一句出自肺腑的话,同时也是联合国军战俘一致的心声和共同经历。因为志愿军不仅在战俘营,而且在战场上都是执行宽待政策的,对于刚刚放下武器或负伤的敌军官兵一律予以宽待,宣传政策,解除恐惧,保护其安全,给予饮食,进行急救治疗等,凡不能行动的伤员,不是由我军迅即抬下火线,便是在初步进行治疗包扎后,设法送到敌军阵地前,让敌方抬回,此外,更完全尊重俘虏的人权,绝不允许对俘虏进行辱骂和搜腰包,使许多俘虏当时就十分感动。
关于志愿军在火线及后送途中,宽待联合国军战俘的事迹,真是说也说不完。美军第二师的士兵贝尔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被俘前,我的上级一再讲,说中国人和朝鲜人对待俘虏十分残酷,他们抓住俘虏后,都要杀死……因此,我对被俘非常害怕,但我作了俘虏后,才知道情况并不是这样。”
相比较志愿军和朝军在联军战俘营遭受的虐待甚至虐杀,志愿军的碧潼战俘营简直如同世外桃源。联军士兵在获释后纷纷现身说法,以自身的经历驳斥了美国对志愿军的诋毁,甚至有不少美军少数族裔士兵在厌倦了本国严重的歧视后,希望前往中国生活。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美国情报机构甄别美军战俘,得到一个结论:
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同情共产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为共产党说好话,还有超过七分之一的可能已经成为了赤色分子。
美国的情报官们搞不清楚为什么,于是运用先进仪器辅助各种审讯,最后得出匪夷所思的“结论”——美军战俘被志愿军施法“洗脑”了。
志愿军优待和释放战俘之举,实际上是对毛主席同志早年提出的“一切俘虏、不许杀害、虐待和侮辱”这一主张的延续,但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可谓是前无古人,在当时的舆论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不少社会名流也在战争间隙亲自前往战俘营体验生活,其中就包括英国社会运动领袖莫妮卡-费尔顿,在对战俘营进行了数日的考察后,对战俘优待状况颇感意外的她公开说道:“这里不是战俘营,而是学校,是一所特殊的国际大学校。”
战俘们极口赞扬志愿军及所发出的和平呼声,在当时不仅引起各国人民广泛关注,而且还对举世瞩目的板门店交战双方谈判斗争产生直接影响,常使美方代表处于被动地位。
这其实也是一种精神的较量。你恶我善,战场上你死我活,一旦投降,我待你如兄弟,照顾你、呵护你、感化你,实际上这才是战争的最高境界,弘扬正气、匡扶正义,这一切都需要有这种宽容精神的支撑。
三、如何提提精神
从上面的讲述大家可以看到,精神是会夭折的,所以需要养护,需要培育。精神也是会沉睡的,所以需要唤醒,需要点燃。
精神这个东西,现在大家都知道其重要性,也想有意识地去培育,但是不知道里面的奥秘,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所以抓起来有些零散,甚至因为没抓到点子上,也影响了效果。
其实包括美国也一直在反思抗美援朝为什么会失败,我们听得比较多的是美国著名将军布莱德利无奈的自嘲:“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其实,如果对手不是中国军队,或者是甲午战争前的中国军队,或者是国军,那么战争基本没有悬念,包括现在美军打的几场局部战争,打得都很精彩,堪称教科书式攻击,令人眼花缭乱。
现在,大家也越来越理性,慢慢直指问题的本质。记得有一次我们的中国军事记者采访西点军校的一位现职教员,问他们怎么看待这场战争。
他表达了他的个人的愿望:中美之间不要再打仗;否则将会是两败俱伤,后果不堪设想。假如有一天不得不打的话,我只能祈望那时的中国军队不再有太多的毛泽东色彩。
他说,因为我们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因为在这方面你们永远赶不上我们。怕的是中国军队的毛泽东化,或按中国术语叫革命化。中国军队离毛泽东越远,美军的胜算也就越大。
“美国人并不害怕中国军队现代化,最害怕的是中国军队毛泽东思想化”。这是美国人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这是一个迟来的省悟,更是一个宝贵的智慧。
但是从现实看,美国的反思并没有真正转化为行动,反而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不得人心了。
现在美国为什么害怕华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华为的一把手任正非,是当年的学毛著标兵,他一手用毛泽东思想指导了华为的创建、发展、壮大,现在不但技术领先,而且思想领先、理念领先,更重要的是精神领先,这让美国的政客、企业感到害怕。
而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本质上就是一种精神的培育、灌输、激励、转化、输出。
首先我们来看看精神提升的基本原理。
以亮剑精神培育为例,给大家做一个理论解释。
大自然(天体里各星球或其它物质)的有规律的环形运动组合,产生了复杂的精神场,根据适者生存的观点,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精神场,应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优良精神场,当然也会有在某时空段不太符合自然规律的不良精神场。
人是一个小天体,本质上也是一个由电子构成的宇宙体,自然身上也会有优良精神场和不良精神场,所谓优良和不良都是相对的,大自然优良精神场与人体精神场相互作用,产生叠加谐振效应时,人会有聪慧、勇敢、坚毅的表现,反之会有愚笨、胆怯、懦弱的表现。
如果采用外力精神场,如领导示范、典型引导、思想发动、艰苦训练等方式,将胆怯的不良精神场,强行调整周期、相位、振幅、频率、波长、方向等,使之与大自然优良精神场达成谐振效应,并在瞬时聚焦爆发出来,那么胆怯也会变得勇敢起来,但培育这个战斗精神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是亮剑精神的精神场理论解释。
人类的管理组织结构与天体运行组织结构十分相似,而在形成人类管理组织结构时,人类并没有主观上去与天体运动相对比或向天体结构学习,显然这是大自然精神场与进化中的人体精神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其它例子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按以上规律自行发挥。
那么如何去培育我们想要的精神呢?按以上规律、原理,从方法论的角度,我认为应该有五个方面需要关注:
1.统一共识
管理上最难的事是统一共识。因为统一共识要综合各方利益,整合各方资源,步调也要一致。但一旦统一了思想认识,那就很容易达到人心齐、泰山移的效果。
统一共识的本质就是通过交流、讨论、思辨、论证、分析、推演、演讲等形式,让众人精神场趋于一致,越没有杂音,越没有疑惑,就越能达到众志成城的效果。
【毛主席不畏强敌作出抗美援朝的案例】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当年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
大家知道,朝鲜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中国是猝不及防的。
那时,新中国才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正在进行剿匪和土改,而且要解放台湾,此时的中国绝不希望朝鲜半岛发生战事,但是战争还是爆发了。
战争爆发的第二天,美国就让自己的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9月15日,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一下子使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有全军覆没的危险。10月1日,所谓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出通牒要求朝鲜无条件投降。当天夜里,朝鲜领袖金日成约见中国大使倪志亮,向中国提出出兵援朝的请求。
10月2日,麦克阿瑟下达了美军越过三八线作战的命令。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除了发表声明谴责美国的侵略行径,或者警告美国,不要越过三八线进犯朝鲜北部外,要不要出兵就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如果通过兵棋推演来预测战争的结局,毫无胜算。
要知道,1950年的美国,是刚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超级大国,钢产量为8772万吨,而中国当时的钢产量只有60万吨,美国是中国的146倍。不像今天,我们一个唐山市的钢产量就相当于美国。
美军一个师拥有电台1600部,无线电通信可以一直到达排和班。志愿军一个师拥有电台仅十几部。美军运输全部机械化,一个军拥有汽车约7000辆。志愿军主力第三十八军入朝时只有运输车100辆,第二十七军入朝时则只有汽车45辆。美军一个军有400多辆坦克,志愿军没有坦克。美国空军在朝鲜拥有1100架作战飞机,掌握着制空权,志愿军初期飞机为零。
军事专家说:如果一个师在行军中被美军发现,几百架飞机轮番轰炸,十几分钟这个师就会全军覆灭。
这个仗怎么打,没法打,根本就不在一个等量级别上。
最终,我们看到,通过艰难的讨论,终于达成共识,还是毅然出兵了。这个共识,还不是简单的政治局层面共识,而是全民共识。
一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全国城乡到处出现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面;成千上万的铁路职工、汽车司机和民工纷纷到朝鲜前线去担任战地运输和勤务工作;医务工作者组织了大批医疗服务队,为中朝军队服务;慰问志愿军运动、捐献武器运动、优待志愿军烈军属运动……
据统计,全国人民为朝鲜前线提供作战物资达560多万吨,直接军费为62亿元人民币,而战争期间国内每年的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15%,创造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正是由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才形成了同仇敌忾、战胜一切困难和强大敌人的无穷力量。
其实70年后我们再来看这场战争,当时的领导人要下定决心,志愿军出兵朝鲜是个非常非常痛苦的过程。
据毛主席的秘书胡乔木回忆, 他在主席身边工作了20多年,他说有两件事情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是1946年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另一件就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
但是从10月l日金日成请求中国出兵到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只用了18天的时间。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作出如此重大而艰难的决策并付诸实施,它反映了毛泽东和党中央无比的胆略和气魄,以及超凡的决断力和高效的组织力。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总能听到有人在探讨这个抗美援朝值得不值得?
杨尚昆当时是中央办公厅主任,他的日记后来发表了,他就讲,他之后对毛主席这个决策非常钦佩,他说如果换他来做决策的话,他可能会选择苟安。说中央很多人都讲出兵太困难了。但毛主席真是力挽乾坤。大家有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有不同意见恰恰说明党内有民主。
这个时候呢,毛主席说,大家提的意见都有道理,但是千条万条不能敌过六个大字:不能置之不理。当时国际形势有两个方面,一个看美国,一个是后面的苏联。如果说当时我们对美国进逼置之不理,那么苏联对我们的援助肯定要削弱了。
中国入朝作战主要涉及三大问题,一个是权衡出兵的利弊。战争必有损害,出兵援朝带来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它可能推迟中国业已开始的经济恢复进程,甚至引火烧身,使中国变成战场。但毛主席权衡利弊之后,认为不出兵对中国的核心利益损害更大。
他用“三把刀”的比喻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对朝鲜问题,如果置之不理的话,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
中国当时也在支持越南的抗法战争,所以毛主席判断法国与美国会勾结起来对付中国。毛主席说,天下有变,美国就会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
主席提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换言之,如果不主动出击打这一拳,把敌人打痛打懵的话,敌人的百拳就会向我们袭来,而且从三面围过来,战场可能是中国境内。
毛主席当时给在莫斯科的周总理发了电报,写道:我们认为应该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而且要早参战,如果等朝鲜彻底垮了,中国再想出兵就没有理由了,也没有机会了,而只能做在中国境内迎战美军的准备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国在战略上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历史终将证明,毛主席的决策英明伟大。我们来看从这次战争中获得的红利。
对于中国来说,抗美援朝是被逼到绝境后的逆风翻盘。志愿军在这里把能揍的列强都揍了一遍,一战洗刷百年国耻,自此再无列强敢觊觎中国的领土。
东北局势也得到了彻底的稳定,避免了成为冷战前线的命运,断绝了苏联驻军的念想。
这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第一次真正解决了国家存亡的问题,并藉此获得了经济发展所需的长期和平。
中国也凭借此战奠定了自己在社会主义阵营二当家的江湖地位,并在战后获得大量援助,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打下了必要基础。
同时,抗美援朝的胜利让国人看到了国家复兴的希望,掀起了海外优秀人才回国的浪潮。
中国虽然跨入现代国家门槛的时间很晚,但其毕竟是一个统一运营了数千年的文明古国,家国情怀与生俱来,一旦跨入现代国家门槛,让国民看到真正的希望,其产生的向心力绝非其他普通国家可以比拟。
1955年,中国用11个朝鲜战争中的美军战俘换回了被美国非法扣留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并在之后开启了“两弹一星”的工程。
朝鲜战争后的中国不再是列强的棋子,而是以棋手的身份加入了列强纷争的天下棋局,并成为后来美苏冷战格局中的关键变量。
1958年,苏联提出在中国海岸建立用于和苏联潜艇联系的长波电台,这意味着在中国建立军事基地,被中国一口回绝。这样的底气自然就来自于当年胖揍十七国联军的朝鲜战场。
1960年,中苏关系走向恶化,8年后,中苏严重对峙,苏联在边境部署了近110万的大军,而中国寸步不退。
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中国边防军毙伤苏军230余人,毁伤坦克装甲车辆19辆,中方阵亡71人。
至此,共和国已经和所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交过手,并在1971年替换中华民国正式成为五常之一。
1991年,苏联灰飞烟灭,又过了20多年,中国终于走到了列强棋局的最终决赛场。
……
2.使命召唤
激发出上述的精神,在描绘好愿景蓝图、达成共识后,还离不开各个各条战线、各个层级、各个岗位的各司其职、齐心出力。
当每个人都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责任后,这个团队将爆发出惊人的战力。
在《金刚川》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步兵就是要过桥参加战役,炮兵就是要把飞机打下来,工兵就是要把桥修好。
金刚川的桥,是一座实体的桥。“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在志愿军的心中,这座桥是通往前线的必经之路。誓死捍卫这座桥,是坚不可摧的使命。
人在桥在。
纵使桥倒塌了,他们还是以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人桥。
金刚川的桥,更是一座心理层面的桥。在修桥——炸桥——修桥的循环中,这座桥升华为一种精神。它融入了英雄的鲜血,象征着志愿军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而在敌人的眼中,这座桥是坚不可摧的障碍。
它是对手不屈精神的象征。
桥可以毁灭,但是中国军人的意志是无法摧毁的。
【长津湖畔“冰雕”连案例】我们再来看“冰雕”连的故事。1950年冬,朝鲜半岛长津湖畔死鹰岭上气温达到零下40度,号称美军“王牌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官兵,见到了令他们胆寒和震惊的一幕——冰天雪地里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举着枪、握着手榴弹,但却没有开火。走近一看,100多名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战士早已冻成“冰雕”,但却依然保持着战斗姿势,手里紧紧握着武器,100多杆枪朝着同一个方向……
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和信念支撑着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为什么他们宁愿冻死也要坚守在阵地上?
我们从其中一名宋阿毛烈士的绝笔信中找到了答案。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
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这段视频现在都能看上,我看着这段视频真的失声痛哭。无法想象这群最可爱的人有多伟大!
我多方找了资料,这个连129人,冻死了125人,视频上有位没有腿的老人举起了没有手的胳膊敬礼,他是幸存者之一。
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战士被冻死的事件也是时常发生的事。进入12月份,朝鲜半岛的夜间最低气温已经达到了零下40度,即便像美军陆战一师那样武装到牙齿的部队,也是出现了将近7000人的冻伤。
这张纸条被送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时,彭总瞬间老泪纵横,过了很久才喃喃地说道:“第一线部队的艰苦甚至超过了长征时期,伤亡了那么多的战士,他们为谁牺牲,他们为谁流血,战士们死的、伤的、饿死的、冻死的,这些还都是年轻可爱的娃娃呀。”
这些志愿军战士为什么这么拼,因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因为要坚守岗位,守住阵地。
3.物质激励
对于精神的激励,离不开基本的物质保障,光谈牺牲奉献,一个时期可以,对某一部分人可以,但是长期性的群体性的勒紧裤腰带,估计行不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你可能会说,抗美援朝,全体志愿军战士就不讲什么条件,不需要什么物质保障,但是这里有个大前提,那就是这些战士们,好多是农民出身,刚刚翻身当主人,拥有了自己的田地,这是他们最大的、现实的利,如果不能保家卫国,多年的奋斗成果很有可能化为乌有。
物质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单位而言,物质激励是激发员工投入度和激情的基本保障。在这一点上,华为的任正非任总看得非常明白,他曾经说:
“十五万人的能量如果在一个单孔里去努力,大家的利益都在这个单孔里去获取。如果华为能坚持‘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下一个倒下的就不会是华为。”
这里的“利出一孔”指的就是任正非在华为创建的以奋斗者为本的利益分享机制。
物质激励说到底就是“怎么发钱,发多少钱合适”。就是我们现在常常可以看到的,绩效分配的问题。
至于这块怎么操作,不是今天的重点,可以去看看华为的“分钱机制”,这一块华为是做得很成功的,华为舍得给钱,特别是舍得给奋斗者优厚的待遇。
当然,强调物质激励并非是唯物质激励,否则,导向就不对了。要结合起来,构建多元化、多层级的激励机制,关键是要懂人性。
4.典型引领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千万面旗帜汇聚起来就会成为社会主流。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英模,是一个时代最鲜明的精神座标,尊崇英模是全社会应该凝聚的共识。
古人云:“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回望70年前抗美援朝战争,赴朝参战290余万志愿军官兵“吞吐天地、气壮山河”的英雄人物灿若群星。
1953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布通告《中国人民志愿军全军涌现大批英雄、模范和功臣》,公布了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3年8月特级、一级、二级英雄模范和特等功臣名单。
据统计,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共涌现30余万名功臣,其中英雄、模范410余人,特等功臣231人。在这些功臣英雄模范中,特级英雄只有两名,即:杨根思、黄继光;“烈火英雄”邱少云、“爆破英雄”武先华、“登高英雄”杨连弟、“孤胆英雄”胡修道等,和击落击伤多架敌机的飞行员王海、刘玉堤、张积慧、赵宝桐等51人荣获一级英雄称号;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4人荣获一级模范称号。
现在全军一共推出了10位英模挂像,属于抗美援朝期间的就有两位,一位是黄继光,一位是邱少云,两人的事迹我们都能耳熟能详,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行。
特别是杨根思连的座右铭:“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三个不相信”已成为中国军队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战无不胜的军魂。
志愿军还提出“把立功运动开展成为广泛的群众运动”的口号,在各战线各领域开展轰轰烈烈的立功运动,扩大立功范围,大力倡导“人人立功、事事立功”,根据战绩战况及时评奖、施奖、庆功,并同步组织宣传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活动。
“找回5条枪、俘敌1名、持续抢送3名伤员、一昼夜挖1米以上深的猫耳洞到6号坑道口……”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106团评功委员会结合战斗的具体情况提出这些具体的立功口号,大大激发了广大指战员在敌炮火下作战的热情。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典型引领对于精神、士气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当我们想推动一项工作的时候,不妨可以看看,谁是做得比较好的,然后多表扬他,激励他,让他做得更好,最终成为标杆、典型。
脱胎于魏巍“最爱可爱的人”这一叙述写法,现在不少地方都在评“最美***”,目的就是要树起这个行业的典型,形成引领作用,当然我觉得关键还要形成培育“最美”、选树“最美”、弘扬“最美”、践行“最美”、关爱“最美”五大宣传实践机制,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这块工作,对于培育士气、提升精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在实践中容易做到的,包括领导干部自己,也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带领一支部队成为有战斗力的部队,那么这个部队的主官自身就应该很能打仗,就跟《亮剑》中的李云龙、赵刚一样,这个道理不言而喻。
5.仪式熏陶
仪式也是生产力,仪式感也能产生紧张感,进而提升精神。
缺乏强烈荣誉感的组织与个体,往往缺乏成功后持续追求更高目标的内在动力,难以持久凝聚组织内员工奋斗热情。
比如,华为指出,要重塑大公司、中集体、小团队的集体荣誉感,让集体荣誉所带来的团队成就与归属感,构建各级组织内主动协同、集体奋斗的精神基础;要及时对于先进人员进行荣誉表彰,让个人荣誉所带来的承认与价值感,形成个体不断追求卓越、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
任正非说:“以前我是反对搞形式的,但是看到海军官兵上阵很讲究仪式,海军军官还佩剑,激励了官兵一生的努力。仪式和勋章创造荣誉感,荣誉可以激发出员工更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所以在发奖的时候有点仪式,正式一点、光鲜一点、欢跃一点,给人一生的记忆”。
华为不遗余力,也非常用心地做这件事,除了种类多,奖牌还设计得非常高级,有些甚至是委托巴黎造币厂设计和制作的,颁奖过程很隆重,让人从中得到鼓舞,一生难忘。
除了表彰,还有一些活动。在华为,经常唱的歌就是1895年的歌《中国男儿》,华为大型会议之前肯定要唱《中国男儿》。华为有个歌曲合集,有《中国男儿》,还有黄埔军校、抗大的校歌,华为也学习西点军校的校训。
美军称人民军队有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那么,这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从何而来呢?答案就是,人民军队独特的政治工作,这个政治工作很多都是依靠各种仪式、活动来展开的。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政治部不仅要求各部继续加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思想动员,用美帝侵略军破坏朝鲜的罪行来激发义愤,还组织战斗英雄回国报告英雄事迹,开展战地慰问活动。
志愿军十分重视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和作战特点,紧密结合思想实际,重视抓针对性很强的思想教育。
针对少数官兵存在不愿打仗的和平思想,他们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首先解决干部思想问题,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着重讲清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正义性,讲清唇亡齿寒、户破堂危、救邻即是自救的道理。同时让官兵认清,进行抗美援朝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代表着祖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一致愿望,执行的是保卫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伟大光荣任务。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后,由于连续作战,给养缺乏,环境艰苦,志愿军党委于1950年12月23日发出了《告志愿军全体党员书》,强调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伟大光荣任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忍受艰苦,努力奋斗;开展小型文娱活动,活跃连队文化生活。同时提出了“环境愈艰苦愈要温暖友爱,任务愈艰苦愈要团结”的口号。经过教育,内部团结有了加强,部队情绪有了很大好转。
第三次战役,中朝军队乘胜追击节节败退的敌人,在将敌逼退至“三七线”附近时,部队极度疲劳,补给十分困难,为防不测,志愿军党委决定停止追击,收兵休整。
为了避免产生速战速决的思想,他们树立了长期作战的思想,志愿军政治部根据志愿军党委要求,于1951年1月10日下发了第三次战役胜利宣传教育提纲,强调要保持清醒头脑,不可存有和平、侥幸心理和急躁情绪,坚定“不歼灭美国侵略军,解放全朝鲜,就决不停止战斗”的意志。
大家也可以结合自身支部、科室的实际,有意识地去组织一些活动,去设计一些令人难忘的仪式,这样相信也可以激励员工的士气。
比如,在阿里,有这样一个特别的“五年陈”仪式,员工入职满五年,阿里会为这些员工举行盛大仪式,为他们每个人戴上私人订制的戒指。
马老师曾说过:“你们是最好的(导师),你要影响新人,不仅仅在技术上面或者产品服务上面带新人,更重要的是做人道理上面带新人,把你这五年的痛苦经历,把你这五年的残酷的现实,把你这五年内没有丢弃理想的精神传递给新来的人,让他们也成为五年陈。”
这个仪式已经坚持快16年了,在集团内部产生了很好反响,增强了内部的凝聚力。
●结语
今年,恰逢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借着《金刚川》的上映,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的历史,告慰烈士英灵。
我们不会忘记名抗美援朝烈士。
我们不会忘记这群最可爱的人。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愿青山忠骨,万古长春!
愿山河永无恙,家国长安宁!
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远传承。
山因脊梁而雄,国因精神而强!
希望本次微课能对大家开展团队和个人层面的精神建设有一些启示。
好的,时间关系,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聆听!
更多微课,敬请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首席政工官”,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2020年11月4日)
附录1:抗美援朝概况
一、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
朝鲜半岛的分裂。1945年8月13日,苏军开始在朝鲜东部清津地区登陆,14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为划分对日本占领地区受降范围,经苏美协商,在朝鲜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以下简称三八线)为界,以北为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根据开罗宣言精神,1945年12月27日,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达成协议,由驻朝鲜的苏军司令部和美军司令部组成联合委员会,协助南、北朝鲜迅速建立一个统一的临时政府,但是由于苏、美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意见分歧而未能实现。1948年8月15日,在朝鲜半岛南部大韩民国成立,9月9日,北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形成南北分裂、对立的局面。围绕朝鲜统一问题,双方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化,三八线上武装冲突日增,局势日趋紧张。1948年10月,苏联把朝鲜半岛北半部的行政权移交给朝鲜政府,同年12月25日,苏军全部撤离朝鲜。
金日成欲武力统一朝鲜。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对立的国家以后,南北双方都试图通过武力实现民族统一。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访北京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毛泽东通报了对韩战争的意图,毛泽东持反对意见,认为此时发动战争时机不够成熟。斯大林要求毛泽东调几个师的兵力到东北,布防于丹东——沈阳一线。毛泽东要求苏方提供几个师的武器,斯大林回复称装备问题可以帮助解决一些,但要求中方尽早布置兵力;5月15日,毛泽东表示同意金日成统一半岛的计划,但是朝方并未告知具体的时间。
朝鲜人民军的南进与美国的干涉。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战争爆发。28日即攻占南韩的政治中心汉城。韩国军队在朝鲜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利益,立即出兵干涉。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提交了议案,授权组成“联合国军”帮助韩国抵抗朝鲜军队的进攻。联合国最终以13对1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韩国以“必要的援助”。“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朝鲜人民军处于节节胜利,先后发动了汉城战役、铁原战役、大田战役和洛东江战役,占领了韩国90%的地区和92%的人口,把韩、美军压缩到洛东江以东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大丘、釜山间的狭小地区。8月31日,又发动了釜山战役,先遣部队打到了北纬35度线上,但是此后战局处于胶着状态。
美军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安全。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7月13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分别集结于靠近津浦、陇海两铁路线的机动地区。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麦克阿瑟认定中国不敢出兵与美国对抗,所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线,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19日晚,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42军(以后又增调了第50、第66军)和炮兵第1、第2、第8师以及一个高射炮团、两个工兵团,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辑安等地,先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地区。第13兵团过江后,于10月20日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
二、战争过程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为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
第一次战役是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军队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战役,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15000多人。
第二次战役是志愿军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放弃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线”以南。(也就是在此时发生了悲壮的长津湖战役。)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起旨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地区后,立即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被迫弃平壤、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三八线”以南。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36000多人。
第三次战役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进行的进攻战役。志愿军集中6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将其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占领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并适时停止了战役追击。第三次战役共歼敌19000多人。
第四次战役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志愿军连续取得三次战役胜利后,主力转入休整。“联合国军”发现志愿军补给困难、第一线兵力不足,便迅速补充人员、物资,调整部署,于1951年1月25日恢复攻势。志愿军立即由休整转入防御,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展开第四次战役。3月14日,中朝军队撤出汉城。麦克阿瑟同杜鲁门在侵朝政策上发生严重分歧,杜鲁门于4月11日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任命李奇微为“联合国军”总司令。4月21日,将“联合国军”扼制在“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第四次战役志愿军虽有较大损失,但仍歼敌7.8万多人。
第五次战役于1951年4月22日发起,至6月10日前后结束,历时50天,战役的结果是志愿军和人民军将“联合国军”从三八线附近地区打退到汉江南岸地区,但又被“联合国军” 推回到三八线南北地区,志愿军和人民军共歼灭 “联合国军”8.2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8.5万余人。首先集中志愿军11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再次越过“三八线”,直逼汉城,至6月10日,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8万多人。
经过7个多月的军事较量,美国政府认识到如将主要力量长期陷于朝鲜战场,则对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加上国内外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因此,决定转入战略防御,准备以实力为基础,同中朝方面举行谈判,谋求“光荣的停战”。中朝方面,经过五次战役,也深感在技术装备上,中朝人民军队仍处于劣势。在现有武器装备条件下,要想在短时间内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是困难的。鉴于美国已表示愿意谈判,于1951年6月中旬,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战争指导思想和在军事上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据此,适时进行战略转变,由运动战为主转变为阵地战为主,由军事斗争为主转变为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双管齐下”。
从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其特点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斗争尖锐复杂;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攻防作战频繁;战争双方都力图争取主动,打破僵局,谋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
1951年7月26日,停战谈判讨论军事分界线问题时,竟企图以军事进攻迫使朝中方面就范。8月中旬——10月下旬,“联合国军”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连续发动了夏、秋季局部攻势。并从8月开始,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以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供应为目的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为打破美国空军的空中封锁,保障交通运输,志愿军发起了“反绞杀”斗争。
1952年春,“联合国军”方面为扣留朝中战俘,提出所谓“自愿遣返”的原则,反对中朝方面提出的全部遣返的主张,使停战谈判陷入僵局。此时,“联合国军”接受了发动夏、秋季局部攻势受挫的教训,采取以小规模的进攻行动和空军的破坏活动,维持其防线和配合其谈判。1952年秋,中朝人民军队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线进行具有战役规模的战术反击作战,攻占了“联合国军”许多营以下阵地。接着在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上甘岭战役中,粉碎了“联合国军”发动的“金化攻势”。
为促进停战实现,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发起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从5月中旬开始,先后对“联合国军”进行三次不同规模的进攻。经第一、第二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作出妥协。在停战协定即将签署之际,韩国当局声称要“单独干”、“北进”,中朝人民军队为实现有效的停战和停战后处于更有利地位,决定给韩国军队以打击,于7月中旬发起以金城战役为主的第三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三、双方伤亡情况
人员伤亡:美国官方公布美国人在朝鲜战争中的作战减员共计人,其中阵亡33629人,负伤人,失踪或被俘5178人。美国在朝鲜战争纪念墙上公布的数字为阵亡54246人,失踪8177人,被俘7140人,伤人,总计人。美国在战争中的战费支出是400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1953年8月14日公布,从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包括毙、伤、俘)109.3万余人。1953年10月23日美联社公布的“联合国军”伤亡总数是147万余人。美国与韩国官方公布各自作战减员数字总和为113万余人(不包括其他“联合国军”作战减员)。
1951年8月15日,志愿军作战处关于志愿军作战减员统计数字为:阵亡人,战伤人,失踪、被俘29095人,共计人。(近期官方公布的牺牲人数名。)
财务损失:据有关统计,中国为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共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战费62.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时的25亿美元)。志愿军共损失坦克9辆、飞机231架、各种炮4371门、各种枪87559支(挺)。联合国军从1950年6月25日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时止,被中朝军队击落、击伤“联合国军”飞机累计共12224架;被击毁击伤和缴获坦克3064辆;被击毁击伤和被缴获各种炮7695门,被击沉击伤舰艇257艘。其中志愿军击毁击伤“联合国军”坦克2006辆、汽车3165辆、装甲车44辆、飞机10629架、各种炮583门;缴获“联合国军”坦克245辆、汽车5256辆、装甲车51辆、飞机11架、各种炮4037门、各种枪73262支(挺),及大量物资和装备。
附录2:抗美援朝时统帅、将士掷地有声的决心
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陪他打多久,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投降为止,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为止!——毛泽东
美国人钢多气少,而我们钢少气多。这种“气”,就是战斗精神。——毛泽东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毛泽东
炒面做好当干粮,支援前线打胜仗。——周恩来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
十五军流血不流泪 !——秦基伟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打好出国第一仗,立功去见毛主席!——志愿军战士
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志愿军战士
中国人在此!——志愿军战士
人在阵地在!与阵地共存亡!——志愿军战士
打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去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15 军45师师长崔建功
为了卫国保家,坚决志愿抗美援朝,争取荣立国际功,为毛主席争光,为祖国人民争光。—— 一等功臣谢秀梅
五圣山后连北京,人人争取立大功!——志愿军战士
忍受艰苦就是光荣,渡过困难就是胜利—— 志愿军战士
多守一天多一分光荣,多守一天多一分胜利——志愿军战士
以阵地为家——志愿军战士
争取打飞机光荣立功。—— 一级战斗英雄关崇贵
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铁道兵战士
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志愿军战士
不骄不躁,善始善终,军队撤出,友谊长存——志愿军战士
参考文献
1.《精神》,刘亚洲,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