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提到《西游记》就会被其中光怪陆离、千奇百怪、亦真亦幻的故事和景象所吸引,读者常常会注意到恢弘壮阔的场面,但可能会忽略其中的一些细节,这些小细节也充满趣味。
小编在看书时,发现关羽竟然在《西游记》中出现过,这个小细节可能有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看到关羽与孙悟空同时出现的时候产生了一种时空交错、跨越次元的奇妙感觉。
关羽在人间享有美名,更是“武圣”,在后世地位颇高,甚至在某些地区仅次于玉皇大帝,但是在《西游记》中却成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守门员”。这是为什么呢?
01关羽出现
这“守门员”,守的便是天庭的四大天门。关羽第一次出场是在取经途中,悟空与师傅借宿禅院之时。悟空不懂得人心险恶,将观音赐予的袈裟显露了出来,将财外露,招惹事端。
金池长老看这宝贝袈裟金光闪闪,想要据为己有,他的广智徒弟便出了主意,想要趁他们休息的时候谋害他们二人的性命。第一次广智偷偷前往,悟空警觉性强,广智被吓退。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他们想要放火烧了唐僧与悟空住的禅院,悟空看到院中的和尚都在抱薪纵火,心中已经明白了这个禅院的歹毒计谋,于是立马翻了一个筋斗云来到了天界,找到在天门值守的广目天王,借辟火罩护住师傅,再助一阵风,将那禅院楼房烧个精光。
孙悟空大闹天空的事迹在天庭仍然威名远扬,天庭将士仍然心有余悸,悟空突然出现,吓得正在值守天门的将士们一跳。这其中马赵温关的关就是关羽,这就是关羽的第一次出现。
02关羽在天庭的身份
我们说马赵温关的关就是关羽,可能有的读者不太能理解,实际上,这是可以考察的。
书中曾将这几位并列而置,庞刘苟毕、陶张辛邓、马赵温关,从官职上看,他们都是值守天门的四大元帅。
原文明确写出了他们的姓氏,能看出来他们都是值守天门的将士。但是只有姓氏恐怕不能证明关就是关羽。
我们翻阅资料,发现其实这几位将士都是出自三十六天将,古代人对于天上的繁星非常尊重和向往,其中以北斗为最深,古代人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之后历朝历代就将这三十六颗星演化成三十六位天将。
与《西游记》时代相近的《北游记》中,就明确地将关羽称为三十六天将中的显灵关元帅,实则,《北游记》中的一些观念、理念、世界的法则都是与《西游记》一脉相承。
所以,我们可以得知,关就是关羽,而他飞升之后成为了三十六位天将之一,他平日的职责竟然只是守门,以他武圣的高超武艺,守门不是大材小用吗?守门是为什么呢?
03武圣关羽
关羽戎马一生,对主公尽忠职守,威名远扬。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以关羽为例子教育自己的臣子、将领忠君爱国。北宋宋徽宗时,曾四度加封关羽,南宋、元、明、清都曾数次加封。
其中以清朝雍正时,地位最为尊贵,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相当,祭祀时也与祭祀孔子的规仪相当。由此可见,这一文一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尊崇的地位了。
众所周知,《西游记》问世是在明代。实际上,在吴承恩写下这《西游记》时,关羽还没有成为“武圣”,在民间的地位还没有像今天这么崇高,所以关羽在天庭的职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关羽所处的三国乃是人才辈出、遍地枭雄的时代,文臣武将数不胜数,与哪个朝代相比都是星光熠熠了,但是这样的朝代也只有关羽一位大将被写进书中。
这样看来,关羽的地位并不低,只是吴承恩可能在写《西游记》的时候,参考了三十六天将的说法,将关羽安放在这一个位置上。
我们再看与关羽并列的马赵温三位元帅,他们也都是身怀绝技、地位尊贵的人物。其中的马,乃是华光大帝马灵耀,他曾是如来佛前的灯火,有缘受到佛祖点化,化为火之精。
他经历四世轮回后功德圆满,获得玉帝加封为玉封佛中上善五显头官大帝。镇守一方百姓,救困扶危、普渡众生、消灾解难,颇有神力,时常显灵。
其中的赵,乃是赵公明,他的形象源远流长。晋代时,赵公明乃是赌鬼之神人;元代时,赵公明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财神爷了。他武力高强,曾是后羿射日十个太阳其中之一。
之后在《封神榜》中成了我们众所周知的、喜闻乐见的财神爷啦,没有人会不喜欢财神爷来到自己家。每家每户每年过年时都会迎财神,天台山的财神庙供奉的就是财神爷赵公明。
其中的温,乃是温琼,温琼小时候就灵敏,但是长大了却屡试不第。突然见到一明珠,之下获得了神力,靠着神力做了善事,传到了东岳大帝耳朵里,召他为“佐岳之神”。
他奉旨巡察五岳名山,慈惠民物,驱邪伐妖。后来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用其符召之法,为人除灾,十分灵验。宋代,温琼又被封为翊灵昭武将军正佑候、正福显应威烈忠靖王。
这几位都是神力非凡,在民间颇有威名、美名的神仙,他们无一不是除恶扬善,保护一方百姓。职位不分贵贱,何况是天庭的职位,与这样三位元帅并列,并不能说地位低了。
天庭本就是凡间最为得道的人或是别的更为神奇的来历所汇集的神仙,可以说是“卷”王齐聚了,在这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地方,“出人头地”非常难,当个守门员也是很优秀的了。
04结语
《西游记》中细节颇多,趣味也颇多,细细品来,让人口齿生津,心神向往。在看书时,时时被主角团的命运牵住,遇到磨难时急,轻松过关时喜。
放下书时,更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深刻的道理和不便明说的隐晦的暗示而陷入沉思。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可以多多观察书中出现的人、事、物,说不定可以发现一些不一样的视角和感想。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