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分享 » 正文

宋朝杨家将的故事,为什么六百年后在明朝火了?

历史上杨家将的故事主要来自《杨家府演义》与《北宋志传》这两部古书, 虽然在结构、内容和表现方法上,却存在许多不同,但有一点都是描写杨家将世代忠君、英勇抗辽为主题,竭力表现他们的忠君报国精神。

杨家将的故事,早在北宋时期即在民间流传。南宋时代,除民间传说以外,杨家将故事被说唱艺人编成了话本。到了元代,杨家将故事成为戏剧的重要题材。 因此,杨家将小说既有话本传说,也有元杂剧,还撷取了正史中的有关记载,可谓“三分事实,七分于虚构”。

关于杨家将的历史小说,史家推测应成书于嘉靖万历年间,即明代的后期。

为什么宋朝的杨家将故事,到了六百年后再一次火了起来?

宋朝和明朝有着相近的历史遭遇,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朝代,都深受北方民族的威胁,外患十分严重。

在五代时期,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契丹人的势力从燕山以北扩张到燕山以南。宋太祖即位以后,虽然计划收复燕云十六州,然而他知道辽朝势力强大,靠武力难以达到目的。他准备积累五百万纸缗钱,从契丹手中赎回燕云十六州,然而尚未及实现即死去了。

宋太宗即位以后,仍把收复燕云十六州列为重要目标,企图用武力收复燕云十六州,然而都以失败告终。979年宋太宗在讨平北汉刘钧,占领河东(今山西)以后,曾乘胜北伐燕京,想一举收回燕京之地。不过在“高梁河之战”,宋军大败,损失惨重,宋太宗股中两箭,乘驴车逃命,仅以身免。“高粱河之战”给宋太宗“御体”造成重大伤害,股上的箭伤“岁岁必发”,最后竟箭疮发作而殒命。

1004年辽军南下,辽宋展开了“澶渊之战”,宋真宗很勉强地赴澶州督战,然而受前两次北伐失败的影响,缺乏抗辽的信心,结果签订了“澶渊和议”,被史家称作“澶渊之盟”。宋真宗要称萧太后为叔母,每年向辽朝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作为“助军旅之费”。宋朝人认为是奇耻大辱,留下了深刻的阴影。

辽朝末年,宋微宗、童贯等人,与刚刚兴起的金朝签订了“海上之盟”,企图借助于金朝的力量共同灭辽,收复梦寐已久的燕云之地。按照“海上之盟”,宋、金两国必须共同出兵,然而北伐的宋军,东路种师道、西路辛兴宗均被打败,后来改派刘延庆为前线总指挥,虽然大军到达了永定河南岸,距幽州城只有20里,但是刘延庆有惧辽心理,双方尚未接触,宋军便全线溃败,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而阿骨打亲自率领的金军,却轻易地攻取了幽州城。此后,由于宋徽宗举措失当,招降金将张觉降宋,结果激起了金朝的不满,先后两次挥师南下,打破了宋都开封城,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被押送到五国城,“坐井观天”,最后都老死在五国城。此事被旧史家称作“靖康之变”。

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逃窜到江南偏安,史称南宋。宋高宗畏惧女真人,打击以李纲为首的抗金官员,重用秦桧为首的投降派,诬陷抗金将领岳飞等人,最后屈膝投降,与金朝签订了“绍兴和议”,将淮河以北的领土让给了金朝,将原先输纳给辽朝的银、绢,全部转让给金朝。宋高宗的一副奴才相,天下人共耻之。

明朝的历史也不比宋朝强。元朝皇帝虽然退出了元大都,然而其有生力量并没有被消灭,在北方草原上形成了瓦剌、鞑靼、兀良哈三大支,构成了北方的重大边患。

明成祖为了讨好兀良哈给蒙古,曾将大宁都司辖地割让给兀良哈蒙古,使今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广大地区为蒙古人所占领。正统以后,辽宁、吉林东部建州女真强大起来,努尔哈赤建立了金国(史称后金)最后灭亡了明朝。北方的瓦剌、鞑靼不时南下侵扰。1449年,瓦剌分四路大军南下,得到了兀良哈蒙古的配合。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挟持下仓促出征,于土木堡被也先统率的蒙古大军包围,结果明英宗被俘虏,史称“土木之变”。

瓦剌衰落,鞑靼强大起来。明朝虽然设置九镇,修建九镇边墙(即长城)以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然而却无法阻止鞑靼南下,鞑靼占领了河套地区(今鄂尔多斯)作为其永驻的牧场,被称作“套寇”。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鞑靼部长俺答汗大举南下,所经过的十卫三十八州深受其害,杀害人口二十余万,抢掠牲畜二百余万头,焚烧居民八万户,有十万顷土地荒芜。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再次南下,从古北口突破边墙之防,明军大溃,俺答汗进至通州,骑兵直达北京城下,在大肆抢掠以后,又从古北口撤出。此次侵扰破坏力极大,被史家称作“庚戌之变”。

外患的猖狂,与明朝的政治腐败、宦官当政有关。嘉靖年间俺答汗南下,大同总兵仇鸾“软弱不敢战”,甚至用重金贿赂俺答汗,要求俺答汗改从别处南下,故而俺答汗从蓟镇古北口侵入。戚继光被调到蓟镇任总兵以后,在练兵、整修边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著名的将领,然而最后也被罢官,不能久留。

对于贪官污吏的祸国殃民,许多正直的文武百官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表示愤怒和不满。然而他们无力改变现实,便寄希望于能够出现杨家将之类的英雄人物,来抗击外患,保家卫国。

杨家将小说歌颂杨家将祖孙三代忠君报国,英勇抗辽,鞭鞑潘仁美、王钦一帮奸臣陷害忠良,就是表达了人民群众抗御外侮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这就是关于杨家将的历史小说,在嘉靖至万历年间出现和广为流传的根本原因。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