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分享 » 正文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腰间所配是唐刀还是唐剑?

唐朝是一个华丽而璀璨的王朝,她不同于秦汉的古朴典雅,也不同于明清的保守端庄。唐朝就像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胡姬,用曼妙的舞姿诠释着长安的芳华;又像一个伫立于山水间的诗人,用惜字如金的诗句感怀着如烟往事,或者像丝绸之路上的商旅,用漫步西域的足迹和一路驼铃声唤起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回忆。

请允许我感慨,那个延续了二百八十九年的时代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遗产,无论精神与物质。或许先人也曾想过向我们这些后代们表达一种思想,那就是,唐朝的文明将永远伴随着华夏的命运而延续。

一、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唐刀还是唐剑?通读刀剑发展史。

唐刀被公认是古代冷兵器的上乘之作,无论实用性还是外观,在中国都从未被超越。也被看作是日本刀的始祖。唐刀分为四种,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仪刀:仪刀多出现在重要的礼仪场合,唐懿德太子墓、长乐公主墓中的壁画中多可看见侍卫所配的长刀,长刀为环手,有明显呈菱形刀挡,刀鞘上有比较明显的双吊环挂在腰间,或双手持握顶部,或伫立身前,仪刀作为皇家御用军队和侍卫的重要兵器,刀比较长,形制上“施龙凤环 ”,承袭汉环手刀式样, 装饰上 “装以金银”极尽奢华。

障刀与横刀:为防身和近战只用,士兵佩戴。

陌刀:或称斩马刀,刀体长且重。做为军队重要的战争物资装备,并且在唐中期作为军用器物,严禁民间私造和私藏。有人认为陌刀应该分两部分,刀身和长柄,平时可分拆,柄可换长短。(后面会有图示)

关于唐刀还是唐剑的问题一直有所争论。我们知道“剑”在中国古代有兵器中的“君子”之称,而刀就有些浪客或者绿林的江湖味道。——不过这个概念是宋元之后才形成的,实际上在唐代,“唐刀”实际与剑已经没有明显的分别。强调刀为单刃,剑为双刃的朋友可以看下图:

(这是唐刀的一种刀尖,可以看到前端与我们所说的剑相似,都是双刃。)

好了,如果还有疑问的话,我们就回来看看剑在中国的发展史。

剑的定义: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由金属制成,长条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两边有刃的一种兵器。中国在商代开始有制剑的史料记载,一般呈柳叶或锐三角形,初为铜制。当时通常是作为长兵器之下的辅助武器,但在吴、越等河川较多的地区则因水战较多而是将剑作为主要武器,春秋时代的名剑也因此大多出于这些地区。那个时代的剑大多短小锋利。这是基于实战和材质因素。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吴越的清晨,雾霭弥漫,齐国入侵者的战船行驶在水草和植物茂盛的河道里,突然一群手持短剑的死士悄无声息的跳上船,与这些北方的入侵者近身肉搏,长戟与戈矛顿时失去了优势,锋利的青铜剑刺破皮甲,鲜血映红了河水……

(越王勾践剑,全长55.7CM算是当时较长的剑)

汉代,随着冶铁和锻造技术的发展,铁剑逐渐取代了青铜剑。当时铁剑有超过3尺,剑刃由两度弧曲而伸,成平直,剑锋的夹角由锐加大。 东汉,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为佩带仪仗或习武强身自卫。

汉代出现了单刃的“环首刀”,如下图,单刃,手柄有环,用来系绳再缠住手腕或者手掌,防止格斗中脱手。——看来香港的古惑仔们也喜欢研究历史。

(现代人复原的汉环首刀,看见刀身直,与下图出土有差别,但也有资料显示环首刀也有直身)

(出土的汉环首刀,从绿锈可以估计此刀或为青铜材质。)

可以说,剑在汉末逐渐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战争中逐渐被刀所代替。

《隋书·礼仪志》载:“一品,玉器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名号侯虽四、五品,并银装剑,佩水苍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则象剑。带直剑者,入宗庙及升殿,若在仗内,皆解剑。一品及散(散)郡公,开国公侯伯,皆双佩。二品、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号侯,皆只佩。绶亦如之。”——可以看出,隋唐时剑成了身份的象征。

但是我们知道,唐刀分为四种,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可以看出,这四种刀取代了剑的几乎所有功能。也就是说,唐刀不仅具有“刀”的意义上实战杀敌的一面,也具有了“剑”的礼仪功能。

但是,李白所配的“剑”究竟是唐刀还是剑,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