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分享 » 正文

叛军列阵二十里毫不畏惧,功劳不亚于左宗棠的名将却被世人所遗忘

说到保卫新疆,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左宗棠,左大帅抬棺西征的故事,然而这片神秘的大地上还有许多被遗忘的英雄,比如平定张格尔之乱的清朝名将杨遇春。

杨遇春,四川崇庆州人,乾隆四十四年的武举人。乾隆时期虽被誉为“盛世”,但繁荣的背后实则暗流汹涌,一系列的叛乱为杨遇春的发迹提供了绝佳的舞台。

​乾隆四十九年,杨遇春随福康安平定甘肃石峰堡回乱,因功升为青云营把总。步入军官序列后,杨遇春几乎参与了清朝中后期的一切平乱之战,比如出征廓尔喀、平定台湾林爽文、镇压白莲教、天理教等。不过杨遇春最大的功绩还是在道光年间的“张格尔之乱”。

清朝与准噶尔之间持续了七十年的战争,最终在乾隆手中结束。清军攻入准噶尔的老巢伊犁时,虏获了西域宗教领袖大和卓波罗尼和小和卓霍集占。乾隆本想利用和卓的影响力和平收复西域,但小和卓却撺掇兄长作乱,于是就有了被乾隆列为“十全武功”的“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为斩草除根、彻底解决西域问题,乾隆命清军一路追到阿富汗。和卓兄弟虽然伏诛,但大和卓的儿子萨木萨克却趁乱逃到了浩罕国,此后清朝西域的所有叛乱几乎都因他而起。

萨木萨克有三个儿子,长子玉素普、次子张格尔和三子巴布顶。他们父子始终以恢复“祖上荣光”为己任。萨木萨克和玉素甫曾借浩罕之力两次骚扰南疆,但清朝正值盛世,均以惨败告终。

然而到了19世纪20年代,清朝政治日益腐败,但乌兹别克贵族同和卓家族联合建立的浩罕国在中亚却迅速崛起。在浩罕国的帮助之下,张格尔先后四次向南疆发动进攻。

​张格尔的前两次入侵,清朝不仅没有重视,反而乱杀无辜,激起了柯尔克孜族人的暴乱。张格尔趁机从中渔利,将清军全歼。张格尔在南疆做大后,躲在幕后的浩罕国也迫不及待地跳上舞台。

道光六年,在浩罕国和英国人的扶植下,张格尔率领万余人第三次进犯南疆,并沿途蛊惑百姓造反。清军在浑河遭遇大败,领队大臣庆祥战死,喀什噶尔、英吉沙、叶尔羌、和田四城陷落。

署理陕甘总督的杨遇春闻报后一面命总兵多隆武援救,一面向朝廷请战。道光皇帝委杨遇春为钦差大臣,先行带兵入疆平乱,随后又命长龄为扬威将军,总统军务。

​杨遇春出关后连挫贼军于阿尔巴特、沙布都尔、阿瓦巴特,斩首万余人。清军追至喀什噶尔城外浑巴什河时,“贼悉众背城一战,列阵二十余里,筑横垒蔽之……敌与我隔河对峙,欲作殊死一搏”。

大战一触即发致之时,战场突然卷起漫天黄沙。统帅长龄认为贼人占据有利地形,且人多势众,打算暂退十里。杨遇春却坚决反对,“天赞我也,贼不知我兵多少,又不虞我即渡,时不可失!且客兵利速战,难持久。”

杨遇春让一千人马从下游佯装渡河,以牵制张格尔兵力,同时自己率领主力从上游偷渡。在沙尘暴的掩护下,清军“若百十万兵推压骤至,乘势冲入贼阵”。张格尔手下虽然有英国教官和浩罕军队,但更多的都是裹挟来的百姓,阵脚立刻大乱。杨遇春斩首贼人大小头目数人,一举收复了喀什噶尔。

​张格尔在南疆四处烧杀抢掠,“浩罕兵尽得府库官私之财,并搜括回户殆遍”,统治不得人心。杨遇春团结当地百姓,又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战斗,收复了英吉沙和叶尔羌。

此时和田已是孤城一座,杨遇春于是留守叶尔羌安抚百姓,命部将杨芳收复和田。次年,杨芳又将逃往国外,再次领兵进犯的张格尔擒获。

清军将张格尔押往北京,举行了“献俘典礼”。战后论功行赏,道光大喜之下将杨遇春的署理陕甘总督升为实授陕甘总督,不仅将其画像列入紫光阁,还御笔亲题:“少年从征,进不知退,拍马横矛,善穿贼队,参赞戎机,克城贼溃,寄以封疆,无惭简在”。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