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分享 » 正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西游记图册》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西游记图册》

《西游记图册》,明,无名氏绘,绢本、设色,每半开纵40厘米、横32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册计两册,折叠式装裱,封面为花卉锦面,左上泥金笺,上书“证道图”三字,并注明册序。每册二十开,半开图画,半开文字,根据《西游记》一至二十回故事绘制。每二开绘同一回故事不同的两个场景,一开题写每回标题,一开书写点评,书体各异。上册第二开点评旁楷书“癸未秋八月朔”,下册末开款署“癸未十二月十八日,海宁陈奕禧题第二册”,钤“陈奕禧”、“放浪形骸之外”二印,因知图册书写者是陈奕禧。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品。故事源于唐僧玄奘只身赴天竺(今印度)取经的史实。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只有唐僧、孙行者、深沙神三人,到了元代,又新增加了猪八戒。广东省博物馆藏一件元代磁州窑瓷枕,上绘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最前面的是孙行者,猪八戒肩扛铁钯、唐僧骑马、沙僧打伞随后。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已是一部故事比较完整的文学作品,可惜原书已佚,其中一段残文“梦斩泾河龙”保存在明《永乐大典》13139卷,“送”韵“梦”字条,内容相当于金陵世德堂本《西游记》第九回。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最后加工写成小说《西游记》一百回,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作品问世以来,畅销不衰。

小说《西游记》面世后,在明代主要有两种刻本,一是刻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的《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一是崇祯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一百回不分卷,李卓吾即李贽,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此本实为叶昼假托李贽评写。世德堂本于第八回与第九回之间多出一回“陈光蕊逢灾,江流僧报仇”,叙述唐僧出身故事;李卓吾本则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明人点评《西游记》本。对照陈奕禧所书点评,第一回陈书与《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第一回总批完全一致。第五回、第二十回.李卓吾本无点评,陈奕禧自撰点评: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陈奕禧题:“尝口一口口,两个公人,到家便令众惊.道猴三十万天兵只当耍子。”第二十开《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陈奕禧题:“此篇法字起.法字结。下篇提纲系接护法,分则示人修真之法.有暗伏照明灰蛇草线之妙。”其余点评皆与李卓吾本相同,可断定《西游记图册》根据《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绘制。

《西游记图册》绘制精美,设色艳丽。图中山石绘制,采用传统青绿技法,石青、石绿及赭色的浓重,突出了山峰的险峻,而人物或是毛猴的描写,则工笔细致。孙悟空初为浑身长毛的猴子,从去灵台方寸山三星洞拜菩提祖师学习修行开始,穿上了衣裳,有了人的模样,但与今天我们熟悉的孙悟空有很大区别,此图册有助我们了解明末清初时人们对孙悟空这一形象的认识。如果说小说《西游记》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性解放思潮兴起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西游记图册》的产生则是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西游记》在大众中的广泛流传。

书者陈奕禧,生于清顺治五年(1648),卒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字六谦,又字子文,号香泉,晚号葑叟,浙江海宁人。贡生。由山西安邑丞人升户部郎中,后为贵州石阡知府,又改江西南安知府,卒于任。因为官清正,所任之地皆将他列入名宦祠。工诗词,著有《虞洲集》、《春霭堂集》等。善书法,对前代书法家多潜心研究,以《西游记图册》为例,每书皆以“仿××”书题写,如第一开,“仿汉蔡邕夏承碑”、“仿宋沈约书”;第二开“仿唐于立政书”;还有“仿澄清堂刻米临王右军法”、“仿汉泰山都尉孔宙碑”、“仿汉礼器碑”、“仿东坡黄州寒食诗帖”等等,故其书“留心字样而不知笔法”、“媚而少骨”。陈奕禧传世作品不多,《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国内各博物馆所藏作品七件。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著录陈奕禧有年款作品八件,皆是书法作品,最早一件是作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的《为建白行书七绝书》轴,最晚一件是作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的《为立老行书诗》册,《西游记图册》不在著录之列。本图册书于癸未,即康熙四十二年(1703),是陈奕禧55岁之作。由于《西游记图册》书体包含有真、行、草、隶、篆,故对研究陈奕禧的书法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1】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陶瓷卷》.上海辞书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562页:

【2】《李贽评《西游记》,齐鲁书社,1991年,第15页。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