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分享 » 正文

诸葛亮所做的3次预言,一次比一次准,最后的预言应验在372年后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 | 文史纪谈文 | 文史纪谈前言

千古名将诸葛亮,他所作的三次预言,每一次都神奇地应验了,尤其最后一次预言,竟然隔了372年后才应验。这三个预言是什么?究竟是巧合还是天命?

朋友官路早已看清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纷起,群雄逐鹿。这个动荡时期,诸葛亮在荆州结识了三位好友,他们是孟建、徐庶和石广元。三人本是中原一带的秀才,因避祸而来到荆州,与当地一个穷秀才诸葛亮成了知己。

四人经常在一起饮酒赏月,畅谈人生理想。诸葛亮本就聪慧过人,又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和他辩论时,往往能直接点出关键所在,令人刮目相看。

这一天,诸葛亮与三友照例在涪县边的小亭中畅饮赏月。四人举箸作乐,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当世,兴致高涨。

酒至三巡时,诸葛亮笑吟吟地来了这么一句:“吾看汝等三人的官运,恐怕最多也就能当个郡守了。”

听了这话,徐庶和石广元都大为光火,坚信诸葛亮这只是兴头上的醉言。徐庶自信满满地说道:“我自然要争取更大的作为,将来做个将军还不是轻而易举!”他认为自己文武双全,定能出人头地。

石广元也毫不谦逊地说:“我也一定能在朝堂上取得重要位置,将来功成名就,荣华富贵指日可待。”

两人都自视甚高,坚信自己前程远大,不可能止步于区区郡守。他们认为诸葛亮这只是醉话,太低估了他们的才华和抱负。

但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诸葛亮的玩笑话,后来竟一一变成了现实。

东汉终于在内乱中分崩离析,各路人马开始在乱世中谋求出路。徐庶最终投靠了曹操,后来一直在曹魏做官,但终其一生也只做到个御史中丞,距离他心目中的将军还差得远。

石广元也归降了曹操,但仅仅获得了一个偏远地区的郡守位置,再无太大作为。孟建曾做过偏远的凉州刺史,也只是短暂地获得了一个郡一级的官职,最终仕途也就此止步。

多年后回首,三人不禁感慨当日诸葛亮的预言何其准确。他们终究还是低估了这位睿智的好友,也没有看清那个乱世中实现抱负的艰难。而诸葛亮如此精准地猜中了他们的命运走向,真可谓知人论世,少年老成。

儿时早慧难成器

诸葛亮这个当世无双的智者,他的儿子诸葛瞻也继承了他聪慧过人的基因。诸葛瞻从小就十分敏捷聪明,看问题比普通孩子深刻许多。听说儿子如此早慧,所有人都认为诸葛瞻必将像他父亲一样聪明过人,势必会有一番大作为。

但诸葛亮对此却不以为然,他在给兄长诸葛瑾的家书中写道:“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然嫌其早成,恐不为大器。”原来,诸葛亮担心儿子太早熟,反而很难有大的作为。因为早熟的天赋容易使人骄傲自满,忽视掉努力是成就的关键。

诸葛亮希望兄长能多提点儿子,告诫他要谦逊谨慎,不要因自己的聪明才智而狂妄自大。因为过高的自信和自满,往往会使人无法准确看待形势,陷入困境。诸葛亮深知天资再高,没有谦逊求知的心态,也难以成大事业。

但诸葛瞻终究没有听从父亲的教导,还是一错再错。诸葛亮去世后,诸葛瞻很快在朝堂上获得了突出地位。他不仅继承了诸葛亮的爵位,还娶了公主,一时间荣华富贵、掌权涉政。

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诸葛瞻也逐渐变得骄傲自满。他认为自己天生聪慧,加上继承父亲的地位,自然应该成为辅佐君王的重要棋子。于是在政事方面,诸葛瞻也开始我行我素,不再谦逊谨慎。

中年时,诸葛瞻已经担任蜀汉军队的第二把手。面对魏军入侵,他负责带领大军前去应战。然而由于轻敌和急躁,导致诸葛瞻在与魏军作战时失败惨重。据《三国志·诸葛瞻传》记载,“瞻每与魏兵遇,必轻敌,又恃勇,冒险接战,故多败绩。”

最终,在与魏军的决战中,诸葛瞻和他的儿子一起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可以说,这场失败很大程度上源自诸葛瞻的骄傲自大和缺乏防范之心。他没有听从父亲诸葛亮的教导,终究没有成为一代明君的大器。

诸葛瞻的悲剧人生,证明了诸葛亮的预言不虚。天赋再高,没有谦逊谨慎的心态,也难以成大事业。诸葛亮如此严格要求儿子,实则出于对他成长环境的深刻思考。他希望儿子不要被才华冲昏头脑,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才能成就大业。

千年神迹解万岁之谜

那时孟获盘踞在南中作乱,严重威胁蜀汉边境。224年冬,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此次用兵准备了一年之久。

次年正月,诸葛亮渡河入境,连续攻取孟获的几个据点。孟获见大势已去,便率部众向东逃窜。诸葛亮稳扎营寨,同时派出精锐骑兵堵截孟获的退路。经过连续数天穷追猛打,终于将孟获生擒。

俘虏孟获后,诸葛亮表面上宽大对待,给予谅解,目的是使孟获卸下戒心。不久,孟获就趁诸葛亮减少戒备时再次突围而出。谁知诸葛亮早有准备,很快又擒获孟获。

如此反复七次后,孟获终于心悦诚服,向诸葛亮投降。至此,诸葛亮用计连续七次生擒孟获,终于平定了南中的叛乱。此次南征前后历时一年多,可见平定孟获的叛乱不是一蹴而就的。

正是凭借着睿智的谋略与坚定的执行力,诸葛亮才终于完成了这场艰巨的军事行动,以最终的胜利结束了这次南征。

这次南征还发生了一件小事,让诸葛亮的预言能力更令人称道。

当时诸葛亮率军从南中凯旋归来,路过涪县时,他来到县境内的一个叫作“会津山”的山岗上,在山岗上立了一块大石碑。

这块碑很简陋,没有任何文字装饰,只在正面端正地凿出了“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几个大字。字迹并不精细,但气势雄浑,透着一股霸气。

站在山岗上眺望,这里地势开阔,视野极佳。诸葛亮选择在这样一个风水宝地留下这句谶语,想必是经过深思熟虑。他要传达的意义,远非表面文字那么简单。

当时一同出征的将士们看到这块奇特的碑文,都摸不着头脑,不明白诸葛亮这样做的用意。然而孰知,这句看似随意的预言,竟穿透时空,在几百年后得到了惊人的应验。

诸葛亮立下这块碑的举动,也成为他一生中最令人费解、久久流传的一个故事。直到几百年后,这句谶语才被一位杰出的名将解开,揭示出诸葛亮惊人的预知能力。

公元327年,隋文帝派遣大将史万岁去云南地区平定叛乱。这场叛乱持续了十余年,严重威胁隋朝边疆稳定。于是史万岁奉命前往讨伐,他武艺高强,很快就击溃了叛军,连续歼灭了三十多个部落,终于平定了长达十年的叛乱。

在凯旋回朝途中,史万岁行军路过当年诸葛亮南征的涪县。无意间,部下们在一处山岗上发现了一块古老的石碑。上面赫然刻着“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数语。见到这番话,沙场历练的史万岁也不禁心潮澎湃,自然联想到自己这次的戎马生涯。

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早在300多年前,蜀汉丞相诸葛亮就已预见,隋朝将有一位名叫“万岁”的大将,通过战功超过蜀汉诸葛亮。看来天道昭昭,诸葛亮的预言不虚。这无疑更增强了史万岁对自己功勋的自信和对天命的敬畏。

不仅预言了“万岁”二字,还准确指出会在自己之后出现更强的将领。这神奇的预知能力,真是令人赞叹。

诸葛亮之所以能作出如此准确的预言,主要是基于他对整个形势的深思熟虑。他洞察先机,推断事物发展的轨迹,再加上他看人老练,判断不凡,所以才能在碑文中留下惊人的预言。

这预言究竟是巧合还是天命昭昭?我们无法得知。但诸葛亮几句简单的字面,竟然预见了300多年后的天下大事,这确实超出了常人的能力。也难怪历史上都称许诸葛亮有“军略神机,智谋过人”。

结语

正如历史上所讴歌的那样,诸葛亮确实“军略神机,智谋过人”。他的预言能力,源自对人事的通透洞察,也启发我们要保持谦逊求知的心态,方能应对变幻莫测的世界。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