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中国只有300多家精酿啤酒厂,但是截止目前已经发展到了3000多家。其红利期估计有10年,巨大的市场成长空间充满了商机。以较为成熟的美国啤酒市场为参照,精酿啤酒的占比约为20%。
据《2018年中国啤酒行业分析报告》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精酿啤酒的消费量在国内啤酒市场的总体份额中占比不足1%,但年增长率却已达到40%。蓬勃发展且潜力上佳,中国的精酿啤酒市场仍充满想象。在容量远未见顶的态势下,越来越多的优秀品牌将会叱咤精酿啤酒江湖。
目前,精酿餐厅和酒吧是精酿啤酒的主要销售阵地。其中,精酿餐厅融合了酒吧与餐厅的环境,场景化和专业化程度极高,是精酿啤酒进行消费培育的重要场所。而精酿餐厅恰好是个烧钱的地方:要想有效果,就得在选址、档次、规模等方面舍得投入。
精酿厂牌被巨头们收购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
对于工业啤酒巨头们来说,这似乎不是太大的问题。而且,渠道搭建从来都是他们的强项。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进行,餐饮渠道将会成为精酿啤酒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当下,薯条、汉堡、炸鸡等欧美快餐类食品仍是精酿啤酒佐餐的主力,但随着精酿啤酒消费的逐渐常态化,以及消费者教育的推进,与中国传统餐饮相结合的可能性极大。
而对餐饮渠道的运作,正是传统啤酒大品牌的拿手好戏。借助原有的经销商渠道,工业啤酒厂把麾下的精酿品牌铺进餐饮终端的阻力很小。除上述优势外,工业巨头们近乎疯狂地买买买也表明他们抢夺精酿啤酒市场份额的决心。
百威之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了,除了百威像拥有科罗娜品牌的星座啤酒,收购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精酿啤酒厂霹雳佛陀;日本工业啤酒巨头麒麟旗下的Lion World 又在近日以全现金方式收购了美国第四大精酿啤酒厂新比利的100%股权......无一例外地证明了精酿啤酒市场这块蛋糕可以带来甜头。
作为一个精酿颜控,我承认这个包装俘获了我
对于工业啤酒厂来说,精酿啤酒只是众多利润增长点中的一个。但对于专注于精酿的厂牌来说则是全部。而对于精酿啤酒厂来说,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投入全部的精力去做好每一瓶酒,不断的进行产品创新,不断的用各种贴合时代潮流的产品去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精酿啤酒厂牌们的优势是追求更加卓越、更懂年轻人、更加有针对的消费洞察力。精酿啤酒,作为一个细分领域,希望传递的是拥抱改变的思想,以改变去获得更好的生活。因为灵活的机制,在市场反应的速度上,往往能够占到先机。
精酿啤酒本就是自由小众精神的代表,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年轻群体追求多元化、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大品牌的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慢,不断推陈出新的小众品牌更易获得年轻人的认可。例如优步劳有一个“颠覆性产品研发小组”,会定期推出限量、小众的特色精酿啤酒,并且特色产品层出不穷,很有创新力。
一个餐饮企业竟然自己做啤酒,看上去是不是很魔幻?然而,这就是现实
在餐饮渠道的挖掘上,精酿厂牌可多向餐饮企业推出定制产品。像餐饮企业海底捞就自己推出了定制款精酿啤酒,这其实给了小众精酿啤酒们以启发:推陈出新的多元化产品是小众精酿啤酒品牌的优势,发挥好的话,完全可以针对不同的餐饮场合、餐饮品牌,开发出不同的个性化产品,从而打动餐饮终端的心。尤其是那些运营能力强,影响力大的餐饮品牌。
除了餐饮渠道,精酿啤酒厂牌的社群运营也是一种和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最优模式。最先开始做精酿啤酒的一群人,都是狂热的爱好者,这些人都是精酿啤酒圈的KOL,带货能力不比现在的网红差。
这些厂牌多以微信、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为载体,聚集一群热爱精酿啤酒的消费者,定期提供品鉴和举行线下聚会。这一批品牌创始人,是极其了解精酿啤酒消费者个性的弄潮儿,充分体现了极客精神与个性主义,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很大。
中国啤酒市场百舸争流,仿佛18世纪美国西部拓荒潮。在这片以精酿啤酒份额的增长为竞争焦点的方寸战场上,究竟是如拥有巨大资源的赫拉克勒斯般的工业啤酒巨头横扫千军,还是像勇武无畏大卫般的各个精酿厂牌击倒巨人歌利亚?最终,市场终将做出自己正确的抉择。
为了方便精酿爱好者交流,
更好地传播精酿文化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