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分享 » 正文

滴滴被罚80.26亿,去年亏损493亿,成为了最蹩脚的互联网公司

根据国家网信办7月21日公布的消息显示,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违反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对滴滴处以82.26亿元罚款。

众所周知,当初滴滴低调赴美上市,就引起了国内舆论的渲染大波。滴滴美股上市不足一年后,2022年的6月2日,公司正式提交退市申请,6月27日成为了滴滴美股上市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滴滴退市后接下来的操作,市场猜测,转板香港市场上市概率较大。此次遭遇重大处罚,无疑是为滴滴的再次上市蒙上一层阴影。

这给闲闲财经的第一反应是,滴滴公司到底有没有实力交出这笔罚款。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滴滴公司上市这一年亏损就高达493.44亿,这或许是因为由于上市融到资,就大举烧钱的根本原因。

过去4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滴滴公司分别亏损149.78亿,97.28亿,105.14亿,493.44亿,合计亏损为845.64亿。基于这些数据来推算,2015年成立的滴滴,累计烧钱超过千亿一点也不夸张。

互联网烧钱模式,滴滴公司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滴滴到底有没有钱上缴这笔罚款呢?

根据滴滴2021年财报显示,公司合计现金流净额为229.22亿,也就是说,滴滴公司交罚款还是交得起的。

但是,公司已经不可能再像2021年那样的烧法了,手中余粮不多,恐怕要勒紧腰带过日子了。

倘若滴滴能够顺利转板香港上市,企业资金运作上仍然没有什么大问题。

对于滴滴来说,当前最大的问题是,钱仍要继续烧,但企业何时能够盈利,仍然看不到曙光。

更为关键的是,烧了这么多钱,到底值不值!

近20多年来,全球都在盛行一种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是最简单粗暴的一种模式,说白了,就是不断地烧钱、烧钱,最终形成行业寡头的局面,剩者为王、赢家通吃,只有烧到最后的企业,才能笑傲江湖。

滴滴之所以敢烧钱,股东之所以敢砸钱,都是基于这一互联网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我们就网约车而言,烧钱到寡头垄断之后,企业本可以逐步实现盈利了。

目前,滴滴已经是国内网约车的绝对霸主,国内市占率接近90%,企业仍未盈利,或许跟自身经营有关。

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网约车市场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无人驾驶正在对网约车行业造成重大冲击!

就在7月21日,2022年百度世界大会上,重磅发布了第六代量产无人车。李彦宏表示,“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大幅下降,以至于我们可以部署上万辆车在全国各地。未来打无人车,要比现在打车便宜一半。”

我们回归互联网商业模式,寄希望通过烧钱,迅速占领市场份额,然后,以寡头垄断的姿态,重新在行业内分配利润。

也就是说,烧钱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赚钱。

现在问题就来了,当网约车互联网商业模式遇到无人驾驶技术颠覆时,网约车的互联网模式,还能有效吗?

也就是说,滴滴的股东们,过去7年,砸了超过千亿的资本,还能收回来吗?

这的确需要打个问号。

无人驾驶技术,颠覆传统出租车公司、网约车公司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的大趋势,从百度的进度上来看,2023年将会是一个重要时间窗。

而在此时,对于尚未盈利的滴滴来说,难道不是一家蹩脚的互联网公司吗?

或许有人会反驳,滴滴公司同样也在发力无人驾驶业务。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在无人驾驶领域,滴滴显然不是处于网约车领域里的领导地位。滴滴公司,不得不在无人驾驶领域重新烧钱,以希望能获得领先的位置。

很显然,无人驾驶跟单纯的互联网模式有本质的不同,无人驾驶有更高的技术壁垒,并非光烧钱就能解决的。

闲闲财经认为,滴滴公司寄希望通过互联网模式颠覆传统的打车市场,然而,在企业仍未完全实现盈利之际,却又被无人驾驶技术所颠覆。过去 7年,股东们砸钱超过千亿资金,很难在网约车业务中收回来。滴滴作为一个商业案例,互联网烧钱模式在新时代发展时期,再也不是屡试不爽了。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