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唐朝人,其实他们把对舞蹈的热爱刻进了骨子里。所以我们接下来来谈谈大唐盛世的舞蹈。
舞学盛世:向皇上行礼也要跳舞?
我们都知道,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还乐意博采众长,吸收和接纳外国的优秀文化,从而开创一个延续了将近300多年的传奇王朝。中国的舞蹈文化也在这一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唐朝人有多爱舞蹈呢?这么说吧,你敢相信大臣向皇帝行礼,竟然要先跳一支舞,忘记跳舞还要受惩罚吗?是的,小编没有在开玩笑,这在唐朝是确实存在的。每逢重大节日或者大型朝会时,大臣们觐见皇帝,要行“蹈舞礼”。
“蹈舞礼”,又称“拜舞礼”,顾名思义,就是要手舞足蹈一番。虽然“蹈舞礼”在《周礼》和《礼记》中早有记载,但真正固定下来是在隋唐时期,是大臣向天子所行的一种最隆重的礼节。因此,忘记行礼的后果,也很严重,曾有一位大臣在觐见时忘记跳舞,加上得罪过武则天,被发配到了山高水远的越南“啃菠萝蜜”,哎,也是有点可怜。
古韵倾城:绿腰、霓裳与惊鸿
说回正式的唐朝舞蹈,唐朝的舞蹈风格大致分为两种——软舞和健舞。软舞节奏舒缓,舞姿轻盈,多见于古典风格的舞蹈;健舞则节奏明快,动作矫健,多见于异域风格的舞蹈。
我们先来说几个典型的软舞。
一、绿腰舞
绿腰舞乍一听有点陌生,不过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一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其实,这里的《六幺》,就是《绿腰》。绿腰舞是唐朝最具有代表性的软舞,由女子独舞,主奏乐器是琵琶。
绿腰的腰部动作比较多,对身体柔韧性要求极高,节奏由慢到快,舞姿轻盈柔美。唐代的绿腰舞往往是在快舞的最高潮中结束,令人回味无穷,不仅展现舞者高超的舞技,给观众轻盈灵动的视觉享受和极具震撼的艺术美感。
二、霓裳羽衣(原舞已失传)
霓裳羽衣,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由唐玄宗作曲,杨玉环编舞,是唐玄宗自认为最得意之作,也是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中国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可惜在安史之乱后失传。
据传,《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著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三、惊鸿舞(原舞已失传)
惊鸿舞大家一定也不陌生,《甄嬛传》中甄嬛就以一支惊鸿舞惊艳四座。而惊鸿舞的起源,也跟唐玄宗有关。惊鸿舞的是由唐玄宗的上一任宠妃——梅妃江采萍所作(杨玉环进宫后失宠)。惊鸿舞是模拟飞禽的舞蹈,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
刘禹锡有诗云:舞学惊鸿水榭春,歌传上客兰堂暮。
可见惊鸿舞在当时广为流传。因此,唐代人常以“惊鸿”来形容舞态优美轻盈,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异域风华:胡旋舞、胡腾舞分不清?
唐代是中外文化交融的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因为“丝绸之路”而日益深入,异域舞蹈也随着文化交流传入了中原,当时长安最流行的胡舞就是胡旋舞和胡腾舞。胡旋舞和胡腾舞虽然都是节奏明快的异域胡风舞,但还是有不同点的。
一、胡旋舞
唐《通典》卷146曰:“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
从主要特点的角度来看,胡旋舞以连续轻捷快速的旋转动作为主,与今天的新疆舞有点类似。从表演者的角度来看。胡旋舞男女都可以跳(不过有身份的汉族男子一般不跳),形式上有独舞,也有三四人、多人舞。安禄山能吸引到唐玄宗的注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灵活的胖子胡旋舞跳得贼溜。除此之外,杨贵妃也十分擅长胡旋舞。
二、胡腾舞
从主要特点的角度来看,胡腾舞则以急速的腾踏跳跃、高难度的腾跃,以及大幅度的下腰动作为主。从表演者的角度来看,胡腾舞主要为男子独舞。舞蹈雄健奔放,跳舞开始前,跳舞的人往往先致辞,或者喝一杯酒,把酒杯摔碎在地,然后起舞。
三大乐舞:七德、九功、上元
最后,我们来说说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宫廷乐舞。唐代的三大宫廷乐舞分别为《七德舞》、《九功舞》、《上元舞》,它们都是唐代宫廷宴享乐舞立部伎中的大型节目。
一、七德舞(原舞已失传)
又名《秦王破阵乐曲》,描绘了太宗为秦王时四处征战的英勇场面,体现的是尚武精神。舞者共128人,全部披甲持戟,如同在战场打仗一样,声振百里,动荡山谷,让人热血沸腾。
据传,《秦王破阵乐曲》改编自《兰陵王破阵曲》,而原作中的兰陵王也是历史上美强惨的传奇代表,有机会的话我们也来聊聊这位英勇善战又命运坎坷的大帅哥兰陵王,《兰陵王破阵曲》也早已失传,现如今只能在日本找到一小部分民间流传的残曲记录。
二、九功舞(原舞已失传)
又名《功成庆善乐》或《庆善乐》,是唐代最著名的文舞。舞者64人,皆为童子,演奏时人们随着乐曲舞动长袖、踢腿曳屣,用来象征文德昌盛的景象。
三、上元舞(原舞已失传)
上元舞据传为高宗所创,唐代最著名的雅乐。一般会在重要节日或有重要事情发生,需要祭祀天地先祖时表演,是帝王朝驾、祭祀天地时的专用舞曲。
说到这里,唐朝的舞蹈就介绍了很多啦,不过唐朝舞蹈文化博大精深,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探索下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