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自身经历出发,对网络文学背景、网络文学市场概况及未来机会展开讨论。
前些天去参加了一次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会上见到了许多知名的互联网网文公司,如阅文集团、爱奇艺阅读、阿里的书旗阅读、华语数媒的花溪文学,当然也少不了咪咕阅读、完美世界的纵横文学、靠实体出版起家的磨铁文学甚至还有以新闻闻名的凤凰网。
这一次阅文集团、咪咕阅读,甚至还带来了自己的硬件产品,水墨屏的阅读器。当然这些阅读器早已经在线下开始销售,这一次只是扩大自己产品的影响力。
而在会场最边角位置的搜狗公司也都将自己的硬件产品搜狗录音笔和搜索语音合成技术做了展示。
所有网文公司在琳琅满目的展板之上,均展示着自己平台上优秀的网文作品。
不仅让我想起了狄更斯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属于网文的时代。
网络文学能走到今天瞩目的成就,与互联网免费、开放、无边际等密不可分的。网络的出现和普及,让阅读文学开始更加低成本、快速的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
如今阅读网文成了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大家几乎每次都可以在公交、地铁看到手捧着手机或者阅读器读各种网文的用户。
曾经有人在网上给网络小说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PC互联网期,移动互联网期。
10年开始,从中国移动手机阅读的开启,标志着中国的网文开始从PC时代进入了移动时代,而正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让阅读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当然,今天并不是为了讨论网络文学的发展史,而是想讨论一个新的话题,网文行业的盈利模式和未来的发展,从网文发展到今天,网文一路走来,也经历过十分艰辛的探索过程。
无论是哪种方式,网文都在走一条属于自己的求生之路,而这一条路,正是让这个行业逐渐发展壮大,使得行业最终形成巨大生态的一个基础。
一、网文过往的求生之路
我最早对网文的概念还停留在痞子蔡在BBS里面写的那本《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而这一概念还是后来上大学因为意外发现一本《痞子蔡作品集》所产生的,通过阅读作品我开始试图去了解这个人,也逐渐开始了解到网文这一个行业。
而在之前,我是特别讨厌看网文的,在那个盗版盛行的年代,在校门口的书店里,10到15块就可以买一本厚厚的堪比《牛津词典》的网文小说,如果不想花钱,2、3毛可以租一天。那个时候,觉得读网文就是浪费生命,荒废学业,读这个能有啥用。写网文也是浪费时间,写这个能有啥出息,能赚钱么,后来发现自己想错了。
那个时候的作品几乎都是免费阅读的,引起大家的关注之后,出版社上门或者自己去谋求出版,从而获得盈利。
而那个时候,对于网文行业,似乎出版出书,就是网文的第一条求生之路—实体出版。
我觉得也正是因为网络上写的作品可以在现实中进行变现,更加坚定了人们的信念,写网络小说是可以赚钱的。
网络文学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也正是我们很多人首次接触网络小说的时候。
有几个网站不得不提一下,在2000年策划,01年上线的龙的天空原创联盟网站,当时据说是大陆地区规模最大访问量的原创文学网站,地位堪比昔日之起点,今日之阅文。
只是那个时候,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够,一个天天背诵“王旁青头戋(兼)五一”的年代,很多人连摸电脑的机会都很少,何况是去拨号上网看网文。
当时网络文学并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大多数的出名的作品还是走传统的出版方式。
同年5月,幻剑书盟成立,以免费为噱头开始狂势崛起,也就是那个出现过《诛仙》《搜神记》等经典作品的网站。
次年5月份,网文界第一个真正的霸主,起点成立。起点的出现,标志着网络文学开始走上了在线付费的道路。
起点在吴文辉的策划主导之下,完成第一套完整的电子出版微支付系统,03年的10月开始正式的运营VIP制度,也就是我们现在看书花钱的模式。
开启了网文的第二条求生之路—在线付费。
也从那时开始,网络文学开始走出实体出版的困局,开始多方位的进行探索与发展。
当时风光无限的盛大集团也涉足网文行业,陈天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要打造一个网络迪斯尼,但光有梦想是不够了,要有网文的基因和实力,内容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罗马非一日建成,没什么头部内容的盛大自然不是起点的对手,奈何盛大财大气粗不差钱儿,次年10月,刚刚成立一年的起点就被盛大收购了。
而那一年也是我真正开始阅读网文的时候,从最初的尝试到正式踏入网文读者的行列,从《诛仙》《小兵传奇》到《鬼吹灯》《搜神记》。
而在网络文学领域,即在线付费之后,起点又推出了月票评选制度,起点的月票评选制度不光延续到现在,还陆续被不同的网文平台所采纳。而现在各种比赛的榜单投票机制,感觉就与起点月票制度相类似。
网络文学的兴起,也让各个网文雨后春笋般的兴起。06年,17K成立,08年,纵横中文网成立。
如同春秋混战一般,各个网站开始造神的同时也不断的互相挖人,作为网文的老大起点自然是被重点挖掘的对象,虽然起点被挖走了大量作者,但造神运动开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当今我们耳熟能详的起点白金大神,番茄、唐家三少、烽火戏诸侯、梦入神机、辰东、猫腻、月关等等也正是那个时候出现的。
虽然后来有些人被挖到了其他平台,但起点这一套强大的运行机制,又可以造出不少的大神。后起之秀如天蚕土豆、耳根、忘语等。
10年开始,一些巨头开始入局网文阅读,形成了百度、腾讯、盛大三足鼎立的局面,而网络文学的发展模式也逐步开始朝着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这一次的展会,更多的网文平台除了展示自己的app之外,都在提一个词叫做IP。
这个词很早之前就在提了,目前很多平台的网文作品都是冲着去打造IP来进行宣传和推广的。 几乎每一个平台他们总是会有几步特别热门的IP产品。
有些人说,网文这些东西我都不看,更不会看他们改编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但是目前市场上一些特别火热的作品,很多都是由网文进行的改编。
随便说几部:《琅琊榜》《无心法师》《甄嬛传》《花千骨》《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等。
而孵化IP和发展IP似乎成了每一个网文平台未来的工作重点。
以目前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阅文集团来说,它是整合了QQ阅读和起点文学两大平台和其他一些比较小的文学网站,基本上是将市面上主流的一些,阅读网文的网站,合并收购在一起组合成了阅文集团。
被合并到了阅文集团当中的起点,连同那些优秀的白金作家和作品也一起带了过来。
所有的这些白金作家的头部作品,构成了阅文集团当中一个金字塔型的作者顶层。很多热门的IP都是属于白金作家的作品,每个人的品牌号召力不容小觑,几乎每个都是作家排行榜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二、IP的成长
据说最早的IP热门产品应该是在70年代的时候,卢卡斯创作的《星球大战》。 到目前为止,《星球大战》的正传一共有八部。 最初始的前三部相当于后传,后来又出了前三部,叫做《星球大战的前传》。
最近几年星球大战又连续上的两部《星球大战之原力觉醒》以及《星球大战之最后的绝地武士》,则是直接在后传的基础上进行的剧情延伸。另外,还有两部星球大战的番外篇。
电影的火爆带动了周边相关的产业,如小说、动画、电视剧、卡通玩具、游戏等等,而每一种产品它的辐射维度都是特别巨大的。
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的关于漫威、DC的一些电影,就比如说漫威宇宙系列,DC宇宙系列,其实也是一个特别大的IP。
漫威和DC,他们的宇宙世界当中都有大量的超级英雄,他们或在同一个宇宙中或在不同的宇宙却在相同的时间线内,这些人物独立拿出来可以作为一个英雄的独立电影,把他们放在一起又可以作为一个综合的作品。
漫威《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绿巨人》这样的一个系列电影,本身就是一热门IP,把他们放在一起,则又形成了《复仇者联盟》这样的热门大IP。可以说美国好莱坞是把这套IP模式运用到极致的一个代表。
中国网文从国外的模式中学习领悟到了网文的第三条求生之路——IP化。
他们希望通过热门IP作品来带动相关的衍生产业。很可惜,无论是资本和市场的运作,还是说对IP的发掘,中国并没有达到像国外那种比较先进且完善的IP孵化,中国的IP化,更多的是影视化和游戏化,因为这两个行业来钱最快,至于IP的其他周边,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或者眼前无暇顾及。
即使是只做影视和游戏化,IP的发展也是有一些新的问题存在。
首先是IP开发的滞后性、功利性。有许多头部的网文作品本身是一个特别热门的大IP,但在开发的过程当中,很多公司或者是机构急功近利导致IP有很强的问题。
比如说我曾经特别喜欢的一部仙侠网络小说叫做 《诛仙》,作品大火之后迅速跟进了《诛仙》的大型网络游戏。
在《诛仙》小说上市十年之后,才在前两年推出了《诛仙·青云志》这部电视剧,才将这部特别热门的仙侠小说搬到了影屏之上。 很可惜,这部电视剧并不尽如人意,很多人觉得都是将这部IP毁掉了。
尤其是近些年影视行业投资热门,很多投资人希望通过赚快钱的方式打捞一笔,烂片和五毛特效横行,妄图靠着IP的大火割一波韭菜,至于IP未来有什么价值,如何良心开发,这个是不在乎的,落袋为安才是目的。
目前单从影视方面而言,IP发掘最好的应该是属于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虽然之前的影视化差强人意。但是他通过《盗墓笔记》的这几本书,拓展了盗墓世界的一些人物体系,就比如《老九门》《沙海》等,将《盗墓笔记》过往的一些人和事情进行串联,又形成了新的故事。
曾经《盗墓笔记》是属于《鬼吹灯》的同人小说。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鬼吹灯》写的比《盗墓笔记》好。 当时我也觉得《鬼吹灯》比三叔写的好, 但是后来当真正的接触到了长篇网文之后才明白,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隐藏着一个比青铜门之后的终极还要大的秘密,每一部小说里面隐藏的伏笔和内幕层层递进,让你读起来欲罢不能,以至于有人还专门写过分析《盗墓笔记》隐藏在故事背后的那些秘密。
而先于《盗墓笔记》的《鬼吹灯》共分为上下两部,一共八个篇章,虽然核心是寻找雮尘珠,但是每一部相当于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天下霸唱再后来创作的一些作品当中也并没有针对《鬼吹灯》这里面的一些人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当然,如果《牧野诡事》算的话。
《鬼吹灯》每一部里面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铁三角来进行的,而铁三角之间的故事,除了重启,加入很多新人物和新情节,想要从原著中继续进行挖掘,由于之前书中的一些人物形象比较单薄,还是略有困难的,挖掘就相当于是重启了。
IP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受众局限性。
现在很多网文作者,他们也希望通过宏大的故事架构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构建一套辉煌宏大的世界观。
这样的世界观里面是可以打造一个特别大的IP, 但是很多时候除了白金作家写的作品冗长会被人接受之外,一般人写的作品很难会得到一个很大范围的认可,而且尤其是网文改编的作品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观,受众群体都是有限的,很难形成一套全民认可的超级IP。比如说《盗墓笔记》这样的书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是受众还是比较有限。
在美国,《星球大战》基本上是国民都喜欢的一些经典的系列电影,甚至在国外还有一个他们自己创建的叫绝地武士的宗教,甚至连国家领导人在演讲的时候都会说一句“愿原力与你同在”,而这一句是在星球大战里面很重要的经典台词。
但是对于中国而言, 特别火的IP像《星球大战》这样的作品,目前来说中国的市场并不存在,甚至是没有。
网文最火的男频无非是玄幻,女频最火的无非是言情穿越一类,相比前者,后者的改编难度比较简单,而男频经典作品改编的,要么扑街要么就是改编成动漫,受众群体总是有限。
有人试图寻找让全国观众都喜欢的IP进行开发,觉得中国要去开发一些特别好的大型IP,要么就是从一些经典的全国观众都能认可和接受的名著中去发掘,要么就是像马丁老爷子《冰与火之歌》那样打造一个全新的世界体系,魔幻题材的作品,既然可以被全球人民广泛接受,同样中国也可以创造一个类似的架空体系。
而在中国百姓的心中,真正有影响地位的作品,只能是从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作品当中去寻找。 比如说四大名著,这些作品在中国百姓的心中,里面的一些故事情节和人物, 无论男女老幼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所以有人开始尝试将四大名著作为IP进行发掘,不光里面的人物都可以单独立传, 可以去发掘他们背后引申的故事。 爱奇艺上水浒人物的独立电影,应该看做是对于名著IP的发掘与尝试。
而魔幻题材的大火,导致很多人也开始研究起中国的魔幻题材。在中国古代神话体系当中, 除了《西游记》, 还有一部《封神演义》, 这两部作品中的一些人物是有一定重合关系的。
这两部作品进行IP开发, 他们的故事题材, 可能会导致这种IP它的市场群体有限。
1000个人的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在看待《西游记》这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时候,还会对《西游记》 孙悟空的扮演者和里面的剧情提出一些自己的质疑。
里面的剧情大家太熟了,熟到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把里面的故事内容复述一遍。 如果只是照搬原著,这样的IP开发对市场并不会特别的火。 虽然它的市场知名度是存在,但是有人会为了一个自己耳熟能详的故事去重新看一遍这样的电影、电视剧或者是其他的东西。被频繁翻拍的金庸的作品就能看出其中的问题。
而对于这种超级IP的改变,代入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元素,才会令这种IP富有新的活力。最近特别火的一个电影哪吒,有很多人说,这是封神宇宙的开启。
哪吒的成功,题材和人物虽然出自原著小说,但并没有遵循《封神演义》中的一些故事情节,里面的故事内核和更多的当代情感因素融入到了故事当中,对当代人的情感共鸣会比原著哪吒的故事要更精彩,也是符合现代人价值观的。
原著中,哪吒可以看成了一个特别纨绔的官二代。 正是因为他的一些种种的顽劣行迹,才导致哪吒在陈塘关之时下场凄惨。而且原著的时代背景也是符合儒家“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价值观念的。
如果完全按照原著中哪吒的故事情节来演绎的话,那么无疑会对哪吒的角色他身上比较不好的一面放大开来,甚至也不符合与时俱进的国人精神和价值观。中国虽然之前拍摄了《哪吒闹海》这样的一部电影,也是将哪吒这样的一个角色进行了美化,更符合人们心中对美好的期待。
尊重原著固然重要,与时俱进更重要, 例如《西游记》86版本当中, 导演杨洁就将唐僧三个徒弟的外貌和一些故事进行了简单的美化。
后来张纪中重新翻拍戏的时候, 按照书中的人物原型,将四个人的装束尽可能的贴近《西游记》原著本来面貌的时候,反而得不到中国人民的肯定。
既然全民熟知的超级IP少又不好用,于是很多人开始继续在IP的道路上进行了探索,于是就出现了网文的第四条求生之路——泛IP。
这个似乎和腾讯提出的大文娱战略有些相似之处。而这里所谓的泛IP也就是说无论长短篇网文,每一部有价值的作品都可以作为IP进行开发。 现在市场细分越来越细,人们个性追求也在不断的放大与扩展,每一种类型、每一种故事都会找到一种属于他自己的故事群体。
今后像那种全民都喜欢,可以达到万人空巷的作品以后可能会有,但是凤毛菱角,更多的是一部作品, 题材局限于在某一领域,喜欢这种内容的用户形成一种独特群体,这就是网文IP的社群经济。当然,也可以把这种称之为粉丝经济。
这部作品作为IP,它的粉丝群体就是他的一个盈利的来源,他的周边产品则是IP的扩展。 应该是从低龄到高龄,不同的年龄维度都逐渐的展开。
我们看《星球大战》这样的作品IP,小孩可以玩乐高,看动画, 大人可以看电影可以去看电视剧甚至去买《星球大战》的手办,还有星球大战的一些模型, 这种靠粉丝可以来驱使IP利益最大化。
对于这样的IP如何让他做成像漫威宇宙一样的特别庞大的市场,最基础的保障是影视作品质量过硬,而不能单纯为了流量去聘请一些没能力演戏却有很强粉丝号召力的人去演戏,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的,《上海堡垒》的惨败,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么。
中国虽然有着一个十分广大的市场,但是想要形成影响全球的巨大IP产业未来之路,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求知。
三、网文领域未来的多元化
IP是一种资源,有消耗殆尽的一天,但新的IP作品也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未来网文的IP的资源开发一定会形成行业里面的巨头,如同迪士尼这样的公司,不光对于IP的开发会不遗余力,而IP的维度也会越来越细分。
最后就是自己对未来这个行业的一些畅想,不一定正确,是自己一种对网文未来美好的憧憬与希望。
IP的行业会涉及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图书:图书可以是作为小说、绘本、画册等,最大可能的去挖掘其商业价值,包括实体图书和电子图书。
音频:音频可以是有声小说、广播剧等内容输入类的作品,毕竟现在很多作品都朝着音频方面在进行发展,是一种比阅读传递更加方便、体验更好的方式。
影视剧:目前很多IP都是朝着影视化的方向在进行改编,拍电影、拍电视剧、动漫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可视化的扩展。
短视频:可以对网文精彩的剧情进行短视频的创作或者二次创作,也可以对已有的剧目进行剪辑,目前抖音、头条、快手、火山、西瓜上有许多影视作品的短视频,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成为IP的潜在用户。
音乐:通常是作品影视化后,会为作品创建曲目,不过有时候有粉丝会为了作品的情节或者里面的一些人物单独的去创作音乐,比如戴荃的《悟空》。
舞台剧:日本最长干的事情之一,很多动漫都会被搬到舞台当中。之前听朋友说B站有《火影忍者》的舞台剧,我还十分吃惊,那么多神奇的忍术如何在舞台上进行表现。
但是猴年辽宁卫视的那一场美猴王的精彩演出让我打消了其中的疑惑。舞台上美轮美奂的视觉表现力还是极其震撼的。另外,我还去看过《鬼吹灯》的话剧,光影声效还不错,有点意思。
服装行业:上半年优衣库与漫威、迪士尼的合作,那抢购衣服的火爆场面,堪比丧尸大军来临。只要合作方式得当,传统行业未尝不是IP的另一个摇钱树。
抛开侵权不说,淘宝上许多爆款上赤果果(裸裸)的都是一些IP里面的人物或者场景图案。
手办:这个,就不用多说什么了。手办店里见到最多的就是日本动漫里面的那些人物,至于价格么,以前有人开玩笑说,有钱人最快破产的方式是屯数码,借用一下这句话,普通人吃土最快的方式就是买手办。
游戏:很多热门IP在实体化之后并不是影视化,毕竟影视作品从立项审批到拍摄,这一个周期是很长的,因此很多产品开始选择游戏的开发,期初是网游、最后是页游和单机,当然现在又增加了手游。游戏的吸金能力可一点都不比影视行业差。
而影视行业经常通过版权的授权或者出售来获得利润,虽然售价高,但是盈利毕竟是有天花板的,游戏则不一样,指数级的用户增长,活跃充值上去了,那可是一头吸金怪兽。
办公用品与生活用品:这个市场更多的是面向年轻人,书本或者文具上有喜欢的人物画像,我们小时候没少买各种卡通动漫的文具。不过近年来文化用品越来越趋于简约时尚,办公用品的市场份额应该不会太高。
不过生活用品应该还是会有不少人买单的。光一个卡通的抱枕,就萌化了无数少男少女的懵懂之心。
线下体验店:类似小米和苹果这种,将IP周边产品都汇集在一起,让人们更好的去了解IP的相关产品,通过线下门店去转化盈利。
网文内容的影响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们对于网文相关内容的获取方式或许将会从以下几点开展:
穿戴设备:智能手表、VR眼镜这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品的更新迭代,应该会越来越小,到时候无论是阅读还是观看,这将成为一种新的内容获取的方式和途径。
试想一下,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头上一副轻便普通的眼镜只需要轻轻按动一下开关,就可以一个人解放双手,静静的阅读了。
投影设备:内容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第三方的设备将其投射到任何自己指定的空间,甚至可以像是全息投影一样,在任何自己想阅读的地方出现内容的投影。
智能家具:如同在小说《三体》中描述的那样,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载体,甚至是光秃秃墙壁都可以成为你浏览内容的载体,而且随着传感器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发达,之后可以跟随着你的视觉移动,出现在任何你想要看得到的地方。据说目前谷歌正在研究这种新型的墙壁。
心灵感应:这个就更具有科幻意味了,通过设备的功能扩展,使我们触摸到作品或者影视作品的时候,脑海中就会出现相应的内容画面,甚至都不需要你去翻阅书籍或者作品。
如果不清楚这种感觉,你可以想想你回忆某些精彩的片段或者瞬间,又或者是每个让你愉快的梦境。那些感觉虽然有些恍惚,设备会让你感觉到这些内容真实存在,并映射在你的脑海当中。
未来网文与视频创作方式的革新也将会从以下几点开展:
语音AI联想写作
这个方式就不用多说了,目前科大讯飞和搜狗在语音输入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语音写作解放双手,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的进行文字的创作。
拥有唐家三少日更万字的能力不再是梦,当然,不能写水文。
人们在说和写的时候对于词汇的应用是不同的,语言是简练清晰,文字是华丽婉转,因此语音写作的用户可以直接构建故事情节和简单的语气,至于一些形容词和一些环境描写,则可以通过语音联想来解决。
比如,我语音输入一句“我们几个人来到了一棵树前”,通过语音联想,可以将这一句话结合上下文进行扩充,如“我们几个人惊慌失措的冲到了一棵参天大树的前面”。
AI写作已经开始写新闻稿了,不过目前的普及成本比较高一些,相信随着未来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发成本的降低,类似的产品越来越普及的时候,这种产品可以极大的提高每个人对于文字的创作能力。
视频模块化制作
上面说的是文字的创作,而视频的创作也将更加的简单。
曾经玩《帝国时代2》《共和国之辉》的时候,里面有一个选项特别有趣,自己可以在一副空白的地图上任意添加游戏中的物品元素,可以是各种资源,也可以是各种兵种,开局之后,就可以在自己创作的环境当中进行游戏战斗。
视频也可以走这样的模块化定制路线。将视频划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影片,如爱情,动作,恐怖,惊悚,悬疑,警匪等等,然后每一种类型之中会有些固定的情节或者人物的设定,如同我们创建游戏角色一样。
举个例子,假如我想创建一部警匪+爱情的电影。首先,我会勾选警匪和爱情这两个选项,将影片的整体基调制定下来。之后开始设定人物,男一,女一,男二,女二。每个人的性格和背景都是通过标签来进行设定,如同人们写的人物大纲一般。当然,如果觉得麻烦,那么就可以脸谱化人物,简单的设定一个好人,一个帅哥,好人+帅哥,这也是可以的。
之后在设定不同的故事情节,个体独立故事、完整连续的故事,然后开始套用故事场景,在进行选择。
之后将人物套入到场景当中,自动学习运行,生成一部完整的故事情节。画面觉得单调?没关系,加滤镜,各种画面的颜色都可以随意搭配。
剧情平淡如同口水剧?没关系,加剪辑,各种影片剪辑手法在自己的影片中进行使用,保证烧脑如悬疑大片。
这样,通过这些设定,一部低成本快速创作的作品就生成了。如果觉得模板提供的人物形象与自己理想中的角色不符或者想要明星成为你影片中的角色,那好办,拍照扫描上传你喜欢的人物的头像进入素材库,替换脸就可以。
今后,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活和影片的导演。
脑电波写作
国外是有人已经开始试验使用脑电波写作,不过是简单的字母或者单词,效率十分的低下。目前这种写作方式可能比霍金眨眼还要累。不过未来科技进步之后,这种产品应该会越来越完善。
到那个时候,心意所致,即是一篇文章,心中所打的腹稿,行云流水般出现在屏幕之上,而且这种方式可以加入到直播写作中。直播写作中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如何让自己保持专注力,毕竟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外部环境所吸引。万一创作的时候跑题了,等回过神的时候出现一大堆无关的内容,这算是直播事故。
全息眼镜创造
当时在展会现场的时候,咪咕的合作商有一款产品是微软的 全息眼镜,与博物馆合作,开始进军数字化阅读。戴上这个头盔,在浏览展览或者书籍的时候,上面的图案就会以3D立体形式出现在自己眼前。
可以直接对图案进行拉伸或者是近距离的观察。《钢铁侠》中贾维斯制造产品的方式就可以清晰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科幻大片正在逐步的变成现实。
工厂企业可以用这种全息眼镜进行建模,网文创作者或者视频创作者可以直接在一个大的房间里创建各种恢弘巨大的场景,只需要将自己看到的书写成册或者输出成影像即可,有种造物主开天辟地的感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