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分享 » 正文

大话红楼6:《红楼梦》隐藏的历史?《石头记》写的是南明史?

这块玉的价值不但不会提升,可能还会掉价。

所以要刻的字很重要。

那么在遇上刻什么字,才能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宝物呢?

咱们先挖个坑。

先看和尚要把石头带到什么地方去?

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作者用了四个顶级词汇描绘石头要去的地方。

您说,什么样的国家能配上昌明隆盛?哪一个家族能叫诗礼簪缨?

这就涉及到《红楼梦》的核心秘密之一,它到底描绘的是哪一个朝代?

基于红楼的成书时期,我们只有明清两个选项。

不管是明还是清,作者对这个王朝都是十分狂热的粉丝。

如果作者的家是被清廷给抄的,作为受害者的他,吃不饱穿不暖,怎么能做到毫无怨言,对大清如此赞美呢?是不是不太符合逻辑。

就算他就是格局大,对清朝有皈依者狂热,他怎么可以用昌明二字来形容大清呢?

他自己就不犯忌讳吗?

说道忌讳,作者犯的忌讳可就太大了。

石头问道:不知赐了弟子哪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

和尚却偏偏不说:“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

显然我们等不到日后,直接揭晓答案。

在小说的第八回,借着薛宝钗的嘴里念了出来: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后四个字是不是有点眼熟。

听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吗?

这是秦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在和氏璧上刻的篆文。

这块刻了字的玉就是传国玉玺,也就是皇权的象征。

仙寿恒昌和既寿永昌是一个意思。

也就是说,经过和尚的改造,石头变成玉玺了。

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是江宁曹家后人,作为满清的包衣奴才,他是要谋反吗?

实在不敢想象,清朝作为皇权的巅峰时代,谁敢自称能补天,谁又敢自比玉玺?

同时,和尚还特地提醒: 莫失莫忘。

失玉玺,意味着亡国。

忘玉玺,意味着放弃复国。

莫失莫忘,就是守卫大明呀!

而能对应丢和忘的朝廷,明、清之中,只能是明了。

我们复盘一下石头的转变。

他本是补天石,也就是说天生不凡。

但是因为没有补天而变成了粗蠢的石头,遗落青梗峰。

然后被一僧一道寻到,带入红尘,变成玉玺。

我们套入时代背景。

天塌了,就是明亡。

青梗峰,就是大清是个坑,也就是满清的统治之下。

所以这个故事就变成了。

明朝皇室后裔,遗落北方,后被寻到,带到南方,也就是入红尘。

在红尘中做了什么呢?

自然是莫失莫忘的抗清。

抗清的结果如何呢?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

石头最后还是回到了青埂峰,不再日夜哭嚎。

也就是接受了明亡的现实,放弃自己补天石和传国玉玺的身份,甘心做起了满清统治下一块粗蠢的石头。

当然这块石头和当日的石头是大大不同的。

因为他有字了,写的什么呢?

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石头的经历有两部分: 一是离合悲欢、二是炎凉世态。

离合悲欢说的是家事,炎凉世态说的应该是国事。

而国事自然就是,发生在南方的明朝历史,也就是《南明史》。

总结一下,《石头记》应该是明朝皇室后裔记录的自己在南明抗清的经历。

我们可以把他称为《我的抗清日记》又或者《我的南明岁月》,还可以是《我在南明的那些事儿》。

显然,这部分内容,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是不能公之于众的。

但是作者又不想让自己的经历遗失。

所以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您想,如果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就如我们每天上班吃饭一般无聊,谁又愿意记去写作传奇呢?

所以,《石头记》的故事必然是惊世憾俗的。

可原文却说: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

石头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怎么连朝代邦国都记不住呢?

既然连闺阁琐事都刻了,怎么偏偏就漏下寥寥数字的朝代名称呢?

不就是因为大明不能说吗!

最关键的信息不能提,这个故事该怎么讲呢?

空空道人表示很烦恼。

其实石头遇空空道人这事,好有一比。

我掌握了一个明星的大丑闻,我想把他公之于众,但是又怕打击报复。

就找一个朋友来帮忙,想一起琢磨个风险小的方案。

那么空空道人和石头想出了什么方案呢?

咱们下回再说。

评论(0)

二维码